2020.2.18《乡村教师突围》笔记(二)
51.察言观行,倾听内心,是读懂学生心声的最根本途径。
52.“家教的缺失,情感的荒漠,习惯的弱化”是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大问题。
53.如何实现专业成长:无非就是阅读,写作,交流共享。
54.小参考: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一首歌,课后与学生聊几句,大课间和学生一起运动玩耍,布置的作业自己先看一看做一做剪掉重复性的课业,发挥自己的特长引导学生组成一个个兴趣小组,每月固定一天为学生的自由学习日让他们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每学期组织户外运动一次让他们咏而归。
55.换位思考设计教学:我常常问自己,假如是我在学习新知识,比如古诗文的理解与背诵,这时我可能需要得到老师的什么帮助。我可能会想到,先让我自己尝试去读,去理解,去背诵。然后,在我有困难的地方,比如一些长句的断句,一些难句的翻译,一些长段的梳理,这时候如果能得到老师的指点,我可能会读得更顺,译得更准,背得很快。把自己当做一个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式。
56.换位思考宽容欣赏:我常想,如果我是一个学生,是一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一定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信任和欣赏。
57.只有团队没有个人:人人都是组员,个个都是干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在我们班上,团队保持不变,座位循环转动,教室的前后左右大家都要尝试。在我的课堂上,或推荐代表,或指定职务,或公平竞争,人人都要准备,个个都能展示。在我们的积分榜上,只有团队,没有个人,随时都量化,每周一评比,看起来是游戏,重要的是过程。发言的答案,正不正确得不得分,大家说了算,民主来决定。
58.幽默:一节课没有几回开心,没有几次微笑,那一定不是我的课堂。你打瞌睡了,你便是“卧龙”;你走神了,便是“男亦何所思”“女亦何所忆”,让课堂充满笑声,让全体同学除了学习,还有快乐!
59.才情:我范读学生如痴如醉跃跃欲试,我分享随笔学生把我看成作家。
60.这节作文指导课:
课题为“带一种感悟叙事”
板块一,方法导航:“事件-直感-情感-感悟”。
板块二,名篇寻根:从文中找到“事件,直感,情感,感悟”的相关语句。
板块三,牛刀小试:让学生以“公开课”为题,按照“事件,直感,情感,感悟”四个关键词构思全文。这个环节师生互动活跃,课堂达到高潮。期间,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感悟”这一环节时尽量挖掘得更深一些,感悟得更高一些,并一起归纳了“感悟”的一些招数,如“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追根溯源,反弹琵琶,乐观面对”等。
61.如果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一切都因循守旧,大概也就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和设计的初衷吧。
6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63.一流的课堂:是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互相尊重、彼此信赖的前提下,“通过认知实践、交往实践、自我的内在实践这三种对话性实践而完成的”,亦即是师与生、生与生、生与物(学习内容)之间荡漾着“激励和唤醒”的主旋律,用知识“吻醒”生命,以生命“唤醒”知识,知识在学生的生命中“活”了起来,这样的课堂在知识落实、精神愉悦的基础上,贯穿着生命的召唤,它是一种“高效课堂”,一种“自然课堂”,一种“生命课堂”。
64.教我语文:“人各有体,何必体他人之体?”有“教我语文”意识的老师,他坚信自己能找到儿童的成长规律和语文的教学规律,并能一如既往地按规律办事;他坚信自己能独立地解读文本、科学地设计教案、有效地实施教学;他坚信自己本身就是一种语文教学资源,自己的文化修养,自己的人生感悟,自己的语言文字,都可以成为语文教材;他坚信在课堂上,自己永远是一道不可替代的风景线。
65.语文教师的自强之路:大体来说,总还是反思、读书、写作、创新等。他在“假设-验证-完善-提炼”的线路中,不断提升,不断跨越,最终找到最适宜自己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
66.阅读,永远的课业:优秀的教师应当教出可以考高分的学生,但同时走必须是最爱看书、最能讲故事和最能写作的文化人。
67.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读到自己”,又要让学生“读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