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文惠书屋

《论语》讲堂留影125

2024-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4-1-3 一百二十五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语音整理
这一章既可以理解成孔子对仲弓的评价,也可以理解为孔子与仲弓的一段对话。主要是因为断句不同,它的意思也稍微有点差别,但是区别不大,它的基本含义还是一样的。
仲弓这个人我们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姓冉,名雍,字仲弓。我们在《公冶长篇》里曾经学习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孔子此评价是“焉用佞”。就是有人说冉雍具备了仁德,但是缺乏好的口才,孔子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判:为啥一定要有好的口才呢?“不知其仁,焉用佞?”就是说,我不知道冉雍他是不是具备了“仁”德,但是呢,他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好的口才。在本篇的第一章,孔子直接评价他说,“雍也,可使南面”,就是说他具备了治国理政的才能。
而在这一章,孔子换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个新的观察角度是从冉雍的父亲开始说起。据《史记》记载,冉雍的父亲是一个“贱人”。总之就是说,不是啥好人。而孔子认为虽然他的父亲不好,但是冉雍却是一个治国理政的优秀人才。也就是说,他父亲的不善,并不影响儿子的善。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子谓仲弓,曰”,如果这样断句的话,我们把本章理解成孔子在评价仲弓,“曰”后面的文字就是具体的评价内容。当然,我们可以在“曰”前不断句,就是“子谓仲弓曰”。这样的话,这一章就成了孔子与仲弓的面对面对话。也许仲弓因为父亲的名声不好,心情比较沮丧,而孔子通过对话对他进行安慰,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
“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这句话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首先我们要了解周朝时,祭祀鬼神用的牛叫“特”,就是特别的“特”。我们看“特”这个字,左边就是个牛字旁,右面是个“寺”。它是专门饲养的一种通体红毛的牛,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黄牛,看上去毛色呈红色,而且还是三岁左右的公牛。“骍”本义是红色的马,也可以指通体赤色的牛。因为周人尚赤,所以周代祭祀用的这个牛要通体赤色。“角”,指公牛长的漂亮而端正的角。就是说祭祀用牛要符合上面的要求,据说这种牛的肉质,要比黑色的水牛要好。用来祭祀鬼神的这种“特”,也就是黄牛,才是上等的牛。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铁器开始出现并用来制作武器和农具,牛耕技术也逐步推广,这样一来用来食用、拉车的牛,开始就用作耕牛了。这些用来耕田拉车的牛,一般都是杂色的水牛,肉质也比较差,怕鬼神看不上,就不再用来祭祀了,所以它只是一种下等的牛,叫“犁牛”。
“犁牛之子骍且角”,就是下等的“犁牛”也能生出上等的能用来祭祀的小牛。孔子在这里就是用这个习俗来打一个比方,评价冉雍具有突出的才能,但是他的父亲却是一个“贱民”。很明显,在这里“犁牛”比喻冉雍的父亲,“犁牛之子”比喻的就是德才优异的冉雍。
“用”意思比较特别,就是杀牲畜或者是杀人来祭祀鬼神。我们今天在吃饭的时候,也有人说用餐、用饭,我们猜想大概起源于此。
“诸”是一个合音词,就是“之乎”的意思。
“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这句话就是说,如果耕地的牛生下一头小牛,毛色纯又红,牛角又端正好看,虽然有的人不愿意将它用于祭祀,但是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这么一头漂亮的牛而不享用吗?
这一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就是有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自己的领导、周围的同事,都看不上自己,于是就开始颓废,自甘堕落。孔子就这样劝他,虽然上级领导看不上你,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要有自己的价值,你如果真的是“骍且角”,能力品行都很出色,那你何必担心不被重用呢?
冉雍出身比较贫贱,内心可能有点自卑,觉得很难出人头地,没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有可能在孔子面前流露出了失意或者是颓废的情绪。所以孔子就说他“犁牛之子骍且角”,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你就算出身平凡,但是我们也要修炼自己,让我们成为真正的金子,在哪都可以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孙中兴详解

这里用“犁牛”比喻冉雍的父亲。古籍并没有任何有关他的记载,可是古注却都说“不善”或“无德”,我觉得不妥(清朝黄式三在《论语后案》中就引用过黄继道的话说:“斥父称子,岂圣人之意?此言才德之不系于世类耳”)。就孔子在此章用的比喻来看,犁牛是相对于“骍且角”而言并不出色,但也是默默辛苦工作,哪有“不善”和“无德”?我觉得应该就是社会一般人。这里也就是黄式三说的“耕牛”和“牺牛”的差别。所以我才说是“不出色”的人,对应这个孔子“出色”的弟子(至于冉雍的出色,可以参考《雍也篇》首章的整理)。

这里简单说出一个打破“遗传命定论”的问题:一个不怎样的父亲生养出一个很有前途的小孩,青出于蓝。闽南话说“歹竹出好笋”,意思一样。在那个以血缘为主的世袭社会,孔子的这种讲法是具有革命性的。后来《礼记·郊特牲》说“天下无生而贵者”,就是继承这样的想法。对于现在“×二代”恐怕也是个警世之言。

孔子鼓励弟子要自己努力,不要因为自己出身低就妄自菲薄,大家都是“天之元子”,有德有才,老天疼爱。

顺便说一下,《礼记·郊特牲》说:“天子之元子,士也。”我觉得“天子”多了“子”字,“天之元子,士也”似乎更符合这个时代的想法。

大家都是老天爷的孩子,能作践自己吗?

铎罡 书 铎罡 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