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大学里想学好英语,是不能太指望老师的
这是《因为爱英语,才玩弄它》,一个集英语学习实用经验、感悟与资源下载于一体的文集,再一波圈粉后,关注人数将达到5000+,点开后点击“添加关注”按钮订阅,每次更新会有提醒……你不加入吗?
大学里英语老师的能力到底有多强?这个不好说,因为他们一般都会“深藏不漏”,压根儿就没展示过他们的真实水平。但从他们的学历,经验以及种种迹象可以看出,他们一定强到令人发指。
与高中老师不同,学生考不好的话,他们不会被校长请去喝咖啡。此外,学校发的工资在他们眼中可能是与他们的能力是极度不匹配的,所以他们一定会去兼职,比如随便在网上开个微课,收入可能就会呈几何式增长,怎么着也得比我们过得好。
所以,在没有压力但却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大多数大学英语老师是不会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像中学老师费心费力地给你答疑解惑的。
上课出现,下课走人,平时不会索命般地找你追要作业,最多就是记你旷课,并在期末考试中给你一个不及格,我们没法苛责他们不负责任,这就是大学教师的一种常态。
所以,要想在大学中学好英语,我劝你转变一下方式,不要再像个没有断奶的孩子只在课堂上汲取老师们的养分,一个星期就那么几节英语课,你肯定无法榨干他们,你需要时刻保持对知识的贪婪性和饥饿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大学中,你最需要提升的是自学能力。
大学里藏有一座宝藏,比老师们管用的多
这座宝藏就是图书馆,汗牛充栋中夹带着知识性感的气息,我很纳闷,为什么半数以上的大学生宁肯花钱去校门外一百多块钱一晚的小旅馆中搂着男/女友看电视,也不去一分钱不要的图书馆?而一些人去了图书馆之后仅仅是为了找一个在宿舍里就能获得的自习位置却不去翻一页书?
我真替那些书感到不值,玉体横陈地在书架上搔首弄姿,处心积虑地想要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们临幸一次,以感皇恩浩荡,最后还是像被打入冷宫的失宠妃子一样顾影自怜。
每个学校的图书馆中一定都有英文类的书籍,虽然名目繁多,却分类清晰,这也就保证了各类书籍依照难度等级进行了划分。
有些同学一直问“我这种水平的适合读什么难度等级的英语书籍或小说?”这个问题你去图书馆就可以解决了,随手拿起一本书,读一刻钟,感受一下难度,按照“易加难减”的原则确定最后你需要借阅的书籍。
你要借阅什么样的书籍?首先排除两类,第一,你完全读得懂的。第二,你完全读不懂的。这两种对提升你的英语水平都没有太大帮助,你需要的书籍难度是当你集中精力,在脑仁即将爆炸的状态下才能读懂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并且包含一些生词的书籍,它们最能帮助你取得质变。
做个善于记录,有灵魂的人
有些同学的学习英语的方法一直比较“死”,这个“死”体现在死记硬背上面,可能这就是填鸭式教育的一些后遗症,经过了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大家都已经在学习上变得麻木,所以很多人进入大学需要依靠自主学习时突然发现:自己变傻了。
这时,你需要学会将自己学到的东西通过笔记的东西进行整理,笔记的载体一定要至少是一个本子,而不是随意丢弃掉的两三张纸,记什么?记你认为有用的,常见的但你又不会说的英语表达方式,这些可以是单词、词组甚至是句子等各种语言单位,然后不断巩固、复习。
同时,你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个有灵魂的人。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着写下你的阅读感悟,这样说明你读懂了,读进去了,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中文没问题,能用英语则更佳。
寻找与你志同道合的人
在不太指望老师的情况下,一个人学英语,很容易陷入一种困境,像一艘驶入深海的船只失去方向和参照物,在未知的环境中横冲直撞,这叫闭门造车。要改变这种状态,你需要以一种非常开放的姿态接纳各家所长。
你可以找一个和你同样热爱学习英语的人,他可以是你的同学、情侣、舍友或者是你通过各种渠道约来的校友或陌生人,然后与其相互指正,共同进步。比如相互纠音,练习口语,分享读书感受,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如果是异性,还能升华一下革命友谊。
如果你谁也没约到,可以对自己说一句话:我很丑,没人愿意做我的partner,所以我更要多读书。这样,心情就会好很多。
结语
大学时代是你以能最低的代价去学习英语的最后机会,所以这段时间是实现harvest the maximum benefits at the minimum expenses这一美好愿景的最佳时机,年龄越大,你在学习上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以及各项成本都会大大增加。
没有什么人是不适合学习英语的,语文好的人,你一定要去学英语,因为你的理解能力出众,能感受到语言的美感;数学好的人,你也要去学英语,你的逻辑思维强大,将为你的学习锦上添花;什么都不好的人,更要去学英语,就像我一样,迫切地需要掌握一门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