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花田教育随想

写作的起点是质朴地珍重生命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433人  春华园
写作的起点是质朴地珍重生命

      你写出自己信赖的文字最重要的秘密是什么?

      这一次,文质老师似乎讲了一个小时也没有给出所有学员翘首期盼的秘密。他给大家讲述的是个人生命史。十六岁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懵懵懂懂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热爱文学,创作诗歌。毕业分配到省教研室找不到自己的职业定位,被人评价不适合做一个好老师。到成人高中上课凭着自己的文学素养上出的语文课意外受到学校领导的欣赏,所带班级考试成绩高出有多年教龄的老师,但是仍然感觉做老师太辛苦。心心念念的还是希望从事文学诗歌的创作或编辑,最后总算如愿以偿。这段人生经历让文质老师认识到“我没有强烈的职业认同,但有职业的精神;没有教师自觉,但有生命自觉;没有教学上的优势,但有不同于时代的教学态度。”,他的思考一直没有停过,一直在思考教育的问题,一直在把思考转化成文字。直至“1997年6月的一个夜晚:我要写一部碎片般的正在进行中的个人的“教育史”。我所信赖的永远是个人的“教育史”,细碎的,不连贯的,没有主题的、人性的经验,瞬间的被击中的状态,不断地自我书写。”然后他以“忧思的目光、诗意的激情、放任自由地写作”写出了一部个人教育史《唇舌的授权》。正是写作的冲动让他明白了关注中小学教育,关注基础教育的“责任”所在。同时,也是写作帮助他有意识地去看,去探问,去记录,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意味与症结。从此,走上“研究、实践、思考、记录”的教育行走之路。

      讲述个人的人生经历后,张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学员们,“你们从中看到了写出自己信赖文字的秘密了吗?”

      这就是张老师苏格拉底式的追问教学,他在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启迪在场的每一个人去思考写作的秘密是什么。而讲述过程中那些看似现场生成实则是厚积薄发的金句真是句句击中心灵。

写作的起点是质朴地珍重生命

以上金句来自孙明霞老师整理,在此借用。

    学员们纷纷上台写出自己认为的秘密:真诚真心,真实又用心的经历,深度的理解,内心的声音,想写而已,深厚的积累……张老师一一从他的理解里为这些秘密注脚,最后回到他的秘密所在。他认为写出让自己信赖文字的秘密就是回到生命本身来听到内心的声音,回到儿童来观察儿童的生命状态,回到时代来审视生命的现场。回到生命本身就是一种生命自觉,就是希望过有意义的人生,就是希望实现生命的价值。而这一点其实就是教育的使命——唤醒生命自觉、鼓励生命成长,努力成全生命。张老师的生命自觉源于大量的文学阅读,他说文学带给他的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个人类命运的诡异认知,但文学最重要的是批判精神,文学中的真善美的价值引导是他价值取向的起点。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观唤醒了他的生命自觉。因此在他长达30年的教育研究和行走中,始终保持对生命无限地尊重热爱关怀和同情,始终葆有对生命的悲悯情怀,从而使他用父亲的眼神走进课堂观照儿童的生命状态,关照教师的生命情态。真正地深入最基层去倾听去观察去研究去改变,如同陶行知那样以自己的生命范本行走在教育田野。

      低头沉思,我的写作意从何来?无论是当初随心随性的书写,还是逐渐有主题有系列的书写。我想开始可能是无意识地听从内心的声音渴望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希望求得共鸣和认同。毕竟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一种需求。后来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主题写作、系列写作,以此来促进自己不断地有目标有计划地深入阅读和思考,以此不断地滋养生命,为自己的生命赋能,去抵御生命中遭遇的种种困境,让阅读和写作赋予自己生命的意义感,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无限地相信美好的力量。在边读边写的过程中,发现文字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渐渐地,我发现阅读是创造个人精神原著的源头,是最好的因材施教;写作是凝炼思维提升思想的通道,是最好的生命创作。阅读与写作就是教师走向专业和精进的不二法门。

      随着个人对阅读与写作的不断深入体验和理解,我渐渐形成了“阅读问道,知行合一”个人认识,并有意在学校践行。于是提倡全校教师每学期共读一本书,从文质老师《教育是慢的艺术》开始,到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再到《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共读之后组织阅读思辨会,更提倡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去践行书中的观点和策略,学期末举行“知行杯”征文大赛,至今连续举行四届。今年9月将优秀征文结集编成册《知行路》。让“读而有思,思而能行,行有所录”成为一种教师生命行走的范式。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知行合一”尤为重要,因为在资讯和资源尤为丰富的当下,了解和知道一些理论和技能很容易,难的是去践行,去坚持践行。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停下写作,因为我认为只有所有的认知与见识化作行动才是有意义的,才不是纸上谈兵。

      践行过程中最需要的是“技能”背后的“道”的支持,是个体生命内在的动力源泉,也就是生命自觉。所以,如果离开了生命自觉来谈教师的阅读和写作其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这也是常常困扰我的难题,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没有个人内力的觉醒,你是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自动才是动的开始”。个人内力觉醒的秘密在哪里?可能又要回到教师个人生命成长的经历中,是否在合适的时候遇到人生中真正的恩师点拨?是否有更好的家庭文化熏陶?是否读到合适点燃心灯的书?是否遇到唤醒生命自觉的重要事件?这么多的老师,需要用生命的诚恳去一个个点燃、去唤醒……每当此时,我就用文质老师话鼓励自己“从可以开始的地方改变”“贴着地面飞行”……每当此时,我就想起陶行知先生脱下洋装穿上长衫走进小学校用自己生命范本身体力行去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变革,做真教育。行胜于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为只有“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相信持久而深情地眷注必带来深刻的改变。这些勇气的获得又来源于阅读和持续的思考,来源于对生命质朴的珍重。时光飞逝,生命无常,心怀世界,活在当下。因为每一个不曾随风起舞的日子都是浪费。不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我已经写下无数这样的句子,我不厌其烦,不断重复自己,因为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我将记下日常的心绪转化成可资查阅的体验,所有的体验都是、都曾是存在的证明。”张老师在《张文质说2生命的见证》如是说出了我写下自己信赖文字的秘密——那就是文字可以见证我质朴地珍重生命。

    “人生一世,既苦也甜。世间音,智慧观,悲喜交集,多加珍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