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袁振国)
一、变化是时代的主旋律
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生活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方式的改变,随之带来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虚拟世界控制了实体世界。
人类发展的变化,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网络时代也就20几年,但变化快得无法想象。
教育滞后性,如何让学生适应变化的世界?
二、变化世界的特点
1、知识经济,2、国际化;3、信息技术
创新是关键,国际化人才是保障(熟悉国际法则,国际事务的参与与管理,今后要参与制订游戏规则),信息化是基础(如何以变应变)。
三、教育的现状与矛盾
教育变革。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六个方面),以及刚刚颁布的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对此进行了新的补充与部暑。
1、课程: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文化的灵魂就是课程领导力。为什么开?什么意义,价值,缺什么?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抓手?如何统整?对于校本课程,要研究学生喜欢吗?要体现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什么是适合?课程是抓手。什么叫适合?可选择性性。课程建设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2、教学:从被动到主动地学。学习是双向建构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是深度学习的表现。因此要改变教学方式。案例:美国一所27个人来自25个国家。每个同学讲10分钟,讲自己的国家。怎么讲?政治、经济(GDP,人均,基尼系数,三产结构)、地理人文、自然条件,从结构入手(准备三个月)。
到底什么是知识的有效性?分为积极知识与消极知识。知识能力发展一体化。教学方式不改变,要实现适合的教育也是不可能的。课程改革成功不成功,一个要素看课堂教学方式是否改变。
3、评价:具体指挥棒作用(老百姓关心什么?排名!),为什么要改?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且培养优秀人才严重缺乏,学生畸形发展,所以必须要改。还有一个第十名现象(差不多行了),把精力放在感兴趣的事情上,促进了各方面的正常发展。虽然很多素质难以测量,但身体素质,近视率都明显下降,因此一定要把单一评价变为多元评价。现在的两依据一参考,应该是一个方向,虽然在具体操作中还要进一步思考。
4、学生活动:中国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弱的现状怎么改变?学校社会比较纯洁,真正社会尔虞我诈,相当复杂(不赞成集体住宿),为什么要注射疫苗?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为成熟的社会人?
靠什么?靠学生自主的社团活动。面向社会,走向社会交往的社团。不要靠学校去管 ,而应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参与。学生自己组织社团,会让这个学生真正成长。责任感、使命感等都是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最后一点強调一下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把以前难以评价的评价出来。教育在信息技术方面表现得还很落后。乔布斯之问,为什么信息技术对教育改变得为什么那么少?信息技术可以诊断课堂教学的效果。亳无疑义,信息技术将决定学校发展的未来,校长要有这样的意识。不要停留在限制上,要积极引导它,运用它,才是积极的。事实上,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错误诊断方面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人类教育的发展看,从个性化教育(私塾)到普及化教育(工业革命,班级授课制),再到当下普及教育下的个性化教育(信息社会),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