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 以利他心度人生,你做得到吗
今天,我们继续共读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活法》,昨天我们读完了本书的第三章《磨炼灵魂,提升心志》,让我们了解到,人需要时刻反省自己,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切断疑惑人心的“三毒”,磨炼心志,净化灵魂,实行释迦的“六波罗蜜”,以此进行开悟修行。
今天我们则进入本书的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建议阅读第143~178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是利他行为吗?
2、你知道为什么稻盛和夫会选择利他心度一生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01 为什么要有利他心
1997年9月,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选择在京都的圆福寺出家,就算当时检查发现了胃癌,也没有动摇他的念头,在术后两个月,虽然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还是毅然选择了两个多月短期的修行。
在初冬的寒风中,已经成就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光头戴着斗笠,披着袈裟,赤脚穿上草鞋,挨家挨户在别人门口诵经,恳求施舍,开始了从未经历过的托钵化缘,让自己真正体会人生修行。
在化缘修行过程,稻盛和夫看到的不是别人的拒绝和无情,而是当有一位老妇人,没有一点傲气将500日元的硬币放在他的化缘袋中进,让他体会到了人的思想行为中至善美的一面,体会到了“利他之心”的真髓。
在寺院,长老给大家讲述了地狱与天堂的不同场景,其实地狱和天堂都有一只相同的锅,锅里一样煮着美味的面条,但要吃到面条不太容易,因为夹面条的筷子太长。在地狱的人,都想自己先吃,于是争先恐后用筷子夹起面条,但因为筷子太长,夹起的面条根本送不进自己的嘴里就掉了,于是开始打骂起来,结果面条撒了一地,谁都没有吃到。而在天堂,客观条件都一样,结果完全不同,这里的人用自己的长筷夹起面条后到对面人的嘴里,并礼貌地请对方先吃,就这样,天堂的人都高兴地吃上了美味的面条,个个都心满意足。
通过以上两个故事,让我有三点体悟:
1、从稻盛和夫身上,看到了什么叫勇气,什么叫坚持,什么叫真正的修行,就他已经是功成名就,就算已经检查出胃癌,但依然可以拉下面子,放弃功名,去寺院艰苦修行,去体验托钵化缘,想想我们,有一点点成绩,有一点点功名,就已经拉不下面子,就再也吃不了以前的那种苦了,遇到一点点困难,我们就有无数个借口去拖延原来所订的计划。
2、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折射,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就会体会不一样的人生。稻盛和夫在化缘过程中,看到的不是别人的拒绝和无情,而是通过一位老妇人的善举,去体悟“利他之心”的真善美。
3、通过长老讲的地狱和天堂的故事,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住在同一世界里的人,因为有无关爱他人之心,有无利他之心,而分出了地狱和天堂。所以,我们需要创造天堂的环境,那么我们首先要有“利他”之心,否则,大家都按人的本性来生活,我们就会创造出地狱的环境。
02 如何能做到利他心度人生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就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凡是修行,都是逆人性的,所以“利他”是击破困难,召唤成功的强大原动力,同时也是比较难做到的,需要我们不断刻意去练习。
稻盛和夫在书中介绍了他是如何做到的,当时,以风险企业起家的京瓷公司,要与曾经独占通讯事业的巨人NTT竞争,想进行新的通讯领域,而与NTT就是蚂蚁与巨象之战,京瓷占绝对劣势,对于稻盛和夫来说,通信也是完全未知的领域,就在这种情况下,稻盛和夫还是决定要要一试身手,但他当时没有马上报名,而是严格每天临睡前自问自答:在我的参与动机里,有没有夹杂着公司、个人的私心,是不是想出风头,引人注目呢?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不断扪心自问,借以审视自己动机的真假善恶,经过整整半年,终于确信自己心中没有丝毫的杂念,他才开始着手设立DDI(即现在的KDDI),以京瓷为母体的DDI条件最差,但在逆境中,DDI最终以业绩一路领先而获胜,成为了世界500强。
通过以上故事,给我最深的体悟就是,第一,人在做事前,首先要从信念上不断强化正确的价值观,强化自己内在真正想要的,然后再将这种价值观终始贯穿在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真正开悟,领悟到智慧,指引我们前行。第二,遇到困境,遇到逆境,不到最后关头,一定不能放弃,一定要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所有伟大的背后,都是蕴藏着千千万万的辛酸,血泪,以及坚持,我们没有成功,只能说我们的修行还不够,努力还不够。
03 利他心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应用
“利他”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点严肃,看了稻盛和夫的故事,可能我们认为“利他”比较高大上,我们很难做得那么轰轰烈烈,在本书中,也教了一些我们可以用运用的场景:
比如,在家里,想给小孩好吃的东西,想看到另一半开心的笑容,想让辛苦的父母生活舒适等等,任何行动,只要是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爱,就是利他了。
回想有时候,为什么我们明明是关心对方,但对方却无法收到,还造成了双方的误解呢?现在看来,其实就是我们的发心问题,我们所谓给对方的关心,有时候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有时候太功利了,而没有真正了解对方真正需要什么,对方期待我们如何与他对话等等,我相信,真正怀着一颗利他的心,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关心对方,TA是一定可以感受到的。
比如,如果你是老板,经营企业过程中,不光是自己,不光只是自己公司赢利,而是要考虑让客户也要赢利,让消费者买到放心的产品,体验到好的服务等,让股东赚到钱,让员工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国家也有正常的税收收入等等,另外,与自己个人比,更多地为家庭,与家庭比,要更多地为地区,与地区比,要更多地为社会,进而为国家,为世界、为地球、为宇宙作贡献,这种利他之心尽可能扩大,尽可能提升。这可能就是提升自己的视野和格局吧,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不被自私自利蒙蔽双眼,就能看到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据此能做出客观的、正确的判断,避免失败。
比如,与人争执时,如果总想驳倒对方,总认为错在对方,总逼迫对方认错,这是一种做法。而另外一种做法时,体谅对方的难处,大家一起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两者所导致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差异就在于有没有体谅对方的关爱之心。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不能只想占便宜,只想争面子,这样的对话必将无果而终,我们需要尊重对方的立场,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而是充分理解对方的想法,体谅对方的处境,以利他之心为基础,推进想到交流和谈判。
比如,如果我们是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稻盛和夫告诉我们,我们其实最应该做的,不是强调分数,而最应该做的就是以德为本的人格教育,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作为人,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而这一点,说着容易,做的标准,需要我们不断去思考,去实践,去引导孩子正确做人和做事,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