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婚姻育儿海狮子读书会

吃快餐, 谈一场黄金恋爱

2018-09-04  本文已影响67人  NinaAAA
爱情,一台追逐快乐的机器

2014年冬天,第一次看许鞍华的《黄金时代》,时隔4年,重温旧片, 还一口气读完了萧红的《生死场》——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 “生生死死”这把利剑贯穿着作者的绝望爱情, 颠沛流离的生活, 触目惊心的文字。 甚至, 这种巨大的痛苦感有力地刺破了屏幕与书本, 试图挑开观众与读者,若有似无的伤口。 

提到片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第一幕有关陈清扬的“破鞋”问题。而萧红,在人生的后半段也是以“破鞋”自居的。 她与萧军共同度过了6年的时光,他将她从“生死场” 般痛苦不堪的人生中解救出来。她是他的灵感缪斯, 他是她的救命稻草。 青春一路飞扬, 在狭小的爱情里他们属于彼此, 又失去了彼此。 一如所有幻灭的爱情,美好只是在为无底的深渊和不可缝合的伤痛做着精心的准备。仿佛,人世间的情情爱爱都要在挣扎中要熬成一座破烂的港湾。

萧红被抛弃的人生,后来被另一个男人接纳了, 她心存着愧疚,满怀着感激。她的内心在踏过千山万水后波澜不惊,散发着平静冰凉的气息。

萧红把她剩余所有的力气与勇气都装进了文学里, 她把读者拖进一个恐怖的“屠宰场”,看那些可怜的妇女们在男权与战争的恐惧哀伤中悄无声息的死亡。好几次, 我把书合上,因为恐怖得不忍直视,那些故事里充满了无情,冷漠, 疯狂, 痛苦,就像是一面生活的照妖镜,就像是作者口中的,青杏般苦涩的生活。

小说和电影里都是别人的人生, 却折射着大同小异的道理。想起最近一些朋友分享她们的情感困惑, 听到有人正在为另一个人一见锺情,小心翼翼,我有点感动和羡慕。

在这个技术社交发达无比的世界, 萧红般悲天悯地的爱情像是一种艺术,与现实保持着距离。现实生活里的我们仍然吃着爱情快餐,一边渴望坦诚相见, 一边却又处处留白。 我们洒脱地信奉着快乐主义,虔诚地将快乐建立在欲望之上,包括爱情的快感。 爱情, 这个神秘的词语,被无情,精湛的技术,物化到了极致。 我们习惯性地在刺激和克制中间寻找, 如履薄冰地, 娴熟地进行着切换: 重启,睡眠,关机,再重启。 

有影评说如果萧红没有早逝, 她的人生必定可以峰回路转,因为血淋淋的爱情最终会被的时间的妙手治愈。 然而,比起反抗,我总觉得她更安于世事凄凉,更擅长于悲情诉诸。 就好像, 比起改变, 我们都更热爱保持现状。这种出于保护本能的选择,看似毫无杀伤力,但温水煮的青蛙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忍受着,逃避着, 滋养着,麻木着, 消耗殆尽。

成人的世界散发着扑朔迷离的气味,这种气味让人难以感受到什么意义。 太多的人寄望于技术与网络, 我们拼命地赚钱, 再奢侈无度地消耗,男人们用豪华旅行买到女人的心,女人用诱惑的肉体俘获男人的爱。  “小资产阶级的苦闷”让人们开足马力,寻求物欲的满足, 尽管,快乐是得到了释放,但人心却难以解放。 不得不承认, 这个快速的, 疑惑的, 焦虑的世界承载着数不尽的需求, 被物质挤压变形的我们,似乎不再关心有关心灵的生机机勃勃了。

当你说,诗和远方,总觉得有些奢侈, 爱和相守, 又有些太幼稚, 骄纵的心性丧失了从容与内心,技术可以创造一切,故事也总会有一个结局,何必又枉费了力气, 还是, 将温暖留给自己自己,将热情冷冻起来,就这样,无知无觉地走,带着迷茫和疲惫的步伐,不要回头… 疯狂地穿越在我们的黄金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