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中的精神
昨日读了一本《中的精神,吴清源自传》。
一本两百页的小书,语言极其朴实,冲淡。就像陈平原在序里说的“一个精彩绝伦的人生,不见得就能转化为同样异彩纷呈的文本”
所有的自传,都是对已经一去不复的生命的追忆。提笔细说平生的时候,因为叙述者心态趣味的改变,原初的生命已经在记忆里被重塑,在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传记,都是一种再创造。
当初卢梭撰写《忏悔录》,以说真话名扬天下,后世的学者却发现,卢梭只是暴露一些“可爱的缺点罢了!”
对于爱好围棋的人来说,吴清源的名字必定是知道的。他年少聪慧,13岁就以“围棋神童”的身份出入段祺瑞的府邸,14岁东渡日本,开始职业棋手的生涯。
19岁利用自己的新布局对弈秀哉名人,然后在此后的二十几年里横扫千军,一直是“天下第一”的无冕之王。
在17年的被喻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的“升降十番棋”,对战各一流高手,从未输过一次。
生于豪富之家,后虽家道中落但是因围棋的异常天份出入显贵之门。段祺瑞,“来今雨轩,”三任日本首相,溥仪,蒋介石都曾对他照拂。
这样看上去是个美满畅达的人生了!
可是,他有没有受过人生的苦呢?
自小体弱,没能及时治愈的疝气;时常复发的肺结核;如日中天时的一场突然的车祸,自此留下后遗症后,就此告别比赛;战争中的躲避流离,在中国被骂汉奸,又受到日本人的排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甚至都没有国籍;
经历战争中居住的家园城市被炸,烧毁,一无所有的跟随一个宗教团体,然后被其控制四年~
这些人生晦暗的时刻,惊心动魄的生死就像那些闪光的日子一样,被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带过了。
还有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日本一夜成名后的被排斥,被恐吓。
下“升降十番棋”,一局棋要下几个月的煎熬,体力不支,也只用逐渐在减轻的体重轻轻带过。
很淡,身为一代宗师,他把起伏颠簸的一生写的很淡,即使是说棋,比赛,对决也是淡淡的一笔。读完细思,觉得其气度从容确非寻常。
围棋在古代被称为“手谈”,对弈双方以平淡的落子交流对棋道,对人生的理解。方寸之地,布局,征战,防守。
有因伐而失,也有因弃而得。
总觉得爱下棋的人肯定都不是多话的人,因为棋里有人生的大智慧,已经都可以说尽了吧!
金庸是个棋迷,他说:古今中外,我最佩服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以与吴清源并肩。这不但是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唯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境界。
这个极高的境界,就是“中的精神”。
在自传里吴清源说他每天都研究易经,他说围棋的目标是“中和”,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这就是“六合之棋”。
最后想说,他这个天才不是凭空出现的。
在书里他用深情地语气回想了父亲对他们兄弟三人的热心培养。
他写到“与工作相比,父亲更热心于对我们兄弟三人的培养。很早就请家庭教师,教给我们读四书五经,背书经常要到半夜12点才能结束”。
“父亲在日本留过学,对日本围棋界的情况很了解,还从日本邮购了很多棋书,棋谱。围棋的学习也是从早上持续到晚上,因为长时间持续的拿沉重的棋书,所以我两只手的中指都变形了。”
天份,父亲的热心培养,还有自己的热爱和勤奋的学习才成就了这个天才少年。横空出世,一鸣惊人的背后,是一朝一夕的能量的累积。
没有多余的文采,夸饰,只有平心静气的叙述,所有的跌宕,苦难,荣耀,都已经也无风雨也无晴了。
而那些人生的江湖,对弈的厮杀,肉体的痛创也都被时光抚平,心中念念的是师友亲人的温情。
整本书在平和之中,蕴含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