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声慢成长婚姻育儿

父母枷锁,如何挣脱?是觉察改变,还是执念从前

2018-05-24  本文已影响264人  连洛洛

昨天载着娃穿行在看不到尽头的马路上,突然一句:“快走,别吵了,再吵我就不要你了!”把我俩吓了一跳。

原来是那个孩子非要买喜欢的玩具,可是妈妈不让买。于是妈妈发出了最后通牒。

这样的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记得曾经我一个亲戚骄傲地说过:每次孩子买玩具,我都是跟他说,你要买还是回家,你自己选择。如果孩子不服从,就会把他留在那个地方,孩子就会哭着追上来,这样的情况一两次,孩子再也不会提要求了。

母爱的枷锁

当我们看到有些父母用这样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行为时,你是什么感觉?

是什么造成了现在的困境,是环境、是人、还是?

一、赢在起跑线上,是孩子还是父母?

《神秘巨星》里那个暴打孩子的父亲说:如果你不认真读书,你就嫁不了好男人,赚不了钱。

当孩子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却被告知如此的警告。

我们的大环境里,从小就被提醒要会学习,除了学习我们可以什么都不用做。

大环境里,应试教育已经是根深蒂固,从古时候的悬梁刺股到现在的熬夜奋斗,为的就是那份文凭,也是因为这份文凭让很多父母只能去让孩子去赢在起跑线上,从小学习各类技术,然后还得保证成绩优秀。

可是殊不知,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是什么样子的,孩子是什么样的。

有的父母要求孩子写作业,自己是在玩手机。

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屋子却是一团乱。

这样的内外不一致,怎么可能让孩子绝对的服从,那是不可能的。

还记得《起跑线》最后父母终于醒悟,做到内外一致的人,哪怕是穷,只要内心富足,孩子的内心也是富足的。

PET中,父母要做真实的人,哪怕做得再不好也没关系,至少我们是真实的。

二、孩子不是你手中的提线木偶。


提线木偶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有比较严重的抑郁情绪的朋友,她告诉我,她长这么大,依旧受不了母亲的情绪控制。

妈妈一生气,她就害怕,害怕妈妈的抛弃。做了一段心理治疗后,她才慢慢看到,原来妈妈的情绪是妈妈的,我的情绪是我的,割断了共生关系,就会走向正常的独立人生。

《血观音》中,大女儿棠宁从小就被母亲控制着,为了达到母亲的目的,不惜牺牲女儿的身体。这样的控制已经到了很可怕的地步,哪怕用死也唤不回母亲的心。

多少孩子在幼年的时候他们无法去面对父母强大的身躯和被剥夺的爱,他们为了生存,只能选择服从。

当你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很乖巧的时候,也许她并不快乐。

当你看到孩子外表各种叛逆的时候,他是真实地在表达内在的愤怒或者是关注。

有控制欲望的母亲在《母亲的羁绊》中提到他们多半是有自恋倾向的。

在精神分析学科里,“自恋”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问题,它超过了自尊和自信的界限,这类人往往以形象为导向,只关心在别人眼中看来怎么样,而不关心实际上的心理感受,他们没有表现爱的能力。

三、就算我清醒,我却很无助。

这第三种情况的人就是我。曾经我也是多方觉察才知道,很多情况下,我不该那么对孩子,而且当时当课,我也会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需求。

可是,可是,可是?

我没有好的方法,就很容易陷入过去,心理学里说的固有模式当中,不可自拔。

有人说:当你要组建新的模式时,就要每天不停地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慢慢地融化固有模式。

但是这是痛苦的,就像涅槃重生,经历过生死疼痛的感觉后,才能达到蜕变的状态。

我记得《二十二》里有个老人家说:只要我能活着,什么苦都能承受。

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比活着还重要,没有什么比强烈改变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我朋友经常让我去劝说一些他认为不可救药的人,而我也时常拒绝他的要求,理由是:只要痛到了那个点,他才有可能改变,所有的外在力量,都抵不过他的一丁点主观能动性。

当真实的你开始觉察时,想要改变时,其实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不必害怕曾经的你是怎样的,多么不好的父母,什么时候看见自己都不晚。

只要我们真实,只要我们会去觉察,一点点的进步,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体会。

欣喜的是,当我们变化了,孩子也就变化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