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札记144】眼前是天,外面也是天
《传习录中》第201条至215条为黄直所录。
黄直,字以方,江西金溪人。《周易·坤》:“直以方。”直,正也。方,常道。司马光说:“直道而行。”黄直人如其名。王阳明弟子,年廿三参加会试,考题极诋阳明之学,他和欧阳德不阿谀上意。入官后,一心为民,却遭人诬陷而被降职,数诤言直谏获诏狱,发雷州戍边。家赤贫,有颜回之风。
《传习录中》第201条
黄以方问:“先生格致之说,随时格物以致其知,则知是一节之知,非全体之知也,何以到得‘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地位?”
黄直问王阳明:“先生格物致知之学,要求随时在事上磨练,格物以致知,那么这样的良知只是某一方面的,不是全体的良知。《中庸》云:“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孔颖达疏:“溥,谓无不周徧;博,谓所及广远。”朱熹解释说:“言五者(圣、仁、义、礼、智)之德,充积于中,而以时发见于外也。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先生曰:“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该,【增韵】载也。【广韵】备也,咸也,兼也,皆也。【前汉·律历志】该藏万物。
王阳明说:“人心就是天和渊。心之本体无不完备,本来就是天,只是人心被私欲遮蔽,丢了周遍的本体。心中的天理无穷无尽,本来就是渊,只是人心被私欲阻塞,丢失了深刻的本体。如果能够念念不忘格物致良知,讲这些阻塞遮蔽的私欲全部去除,则本体回归,自然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乃指天以示之曰,“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只是昭昭之天,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个天矣。不可道跟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于此便见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以下门人黄直录。
王阳明接着指着上天说:“你看到的天是昭昭之天,你视野之外的天也是昭昭之天,但眼前的房屋高墙遮挡了你的视线,你看不见全体的天。如果撤去这些房屋高墙,总是同一个天。不能说眼前的是昭昭之天,外面的就不是昭昭之天了。由此可见,部分的良知就是全体的良知,全体的良知就是部分的良知,良知的本体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