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交给时间 陶立夏(49)

2020-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香文

勿忘我花为什么是紫色的

我从客厅搬回北面的书房写稿。此刻窗外大雨,偶有雷声,但气温并不高,是会让人失去季节感的天气。空气里的水汽都写着不确定。

《夜航西飞》的清样还在看,译后记和几个采访必须在出远门前完成,很觉有压力。重看《夜航西飞》,在奇怪七年前的自己会犯下那些幼稚的小错误之余,真正令我惊讶的是曾经反复推敲后译出的语句已经变得陌生。无数不眠之夜,换来“纵使相逢应不识”。

有些能力可以在岁月中逐渐习得,比如控制情绪,交际应酬。有些能力则会逐渐丧失,比如敏锐的感知,忠直的坦诚。

我最早失去的是记忆的能力。

小时候记忆力好,家里如果有东西找不到的话,大人会问尚年幼的我:“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一件东西?上一次见到它是在哪里?还记得放什么地方去了吗?”后来成绩好,也是因为课本里的字句,老师的板书、说过的话,记得牢。等到学习物理化学这种需要思考理解的课程,成绩就一塌糊涂了。不过哪道题出现在练习册的哪一页我还是记得的,答疑课上同学把我当电话黄页用:好像有这么一道题说……我就马上翻到那一页给他看。

也曾记得自己书里的每一句话,如有张冠李戴的情况出现,我能肯定地回答:这不是书里的内容,我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后来再没有这样的自信了。

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疑惑是微博上有知名账号引用了《一切破碎一切成灰》里的句子,网友纷纷@我,而我只有隐约印象。情况逐渐恶化到编辑为我的文章做摘句,我像看别人写的东西一样。这种体验很有意思,有时候我觉得那个“我”写得不错,有时候觉得太糟糕了。总体来说,如果我不是我,我会觉得自己是个发挥很不稳定但态度认真的写作爱好者——也就是“业余作者”的委婉说法。

记忆的能力逐渐丧失,依附其存在的记忆也就没有了。首先是细节,曾经毛细血管一样敏锐的纤细的美丽的细枝末节,渐渐褪色暗淡,隐入浑浊的背景。最后这背景也模糊了,记忆存在过的地方剩下如浓雾的清晨那样的无形无状的空,伸手探究的时候有凉意。

有什么曾经在那里存在过呢?它们存在过吗?我想要靠近的时候一脚踏空。

后来雾越来越浓,结成帘幕。我站在舞台上,面对丝绒帘幕,想象后台空阔的黑暗里,那些影影绰绰的轮廓。那些离我而去的记忆,用沉默控诉着我的离弃。

雾有一天会因为偶然洒下的阳光散开吗?帘幕会再次开启吗?我希望,还是不要了吧。

等你到了一定年纪会觉得遗忘的能力也是种恩赐。这话我在哪里说过的,但是记不起来了。

希望你能够在我忘记你之前,渐渐不再记得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