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3
在理性的婚姻里,阻碍我们婚姻的与其说是爱的基量,不如说是从前我们的那些心理伤痕和一直以来的性格缺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无效沟通模式(冲突型、阻隔型或矛盾型)。所以,即使有深爱进入婚姻,也会被彼此在日常生活琐碎中的不兼容一点点磨光。我们可以不执着于起点,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际遇不同,选择空间不同。起点低也没什么,只是若不自知,不知反省,不谋成长,婚姻不会有出路。理性需要训练,婚姻需要学习。
2017 年春,我跟北大校友去徒步旅行。我问校友们此生谁给你印象最深。一个人说是乡下的奶奶。我问为什么?她说奶奶没文化但她明辨事理,比如我妈对她大声吆喝,我都会因为我妈妈的态度受伤,可是奶奶从不计较,她总乐呵呵地跟大家说其实我儿媳妇心好,我要是生病了她会比我儿子还着急。而事实确实如此。
那一刻我的心动起来 。奶奶的故事告诉我,感觉到爱,固然需要一方会给,也需要另一方善于感受。每个人都是自以为是的传达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输入通道。我总说他不懂爱,固然他不懂表达,但是否我的感受力也有待提高?如何提高感受力呢,我转换视角,不是执着于我偏好什么样的传递,而是去看到他偏好怎样表达,去理解他对爱的定义。
婚姻是一体的,关系是两个人的责任,如果出了问题重要的不是责怪谁的责任,而是找到出路。被锁定的关系是个双赢/双输的问题,即使是他的主责,但完全可以我来负责,如果这方面我更有能力。这就是关系的思维,而不是你、我各自算账。
我不要我的公平,关系好、都开心才是对两个努力之好人的正确回馈,这才是本质的公平 — 生活对我们公平。我只要一个好的结果,我不要任何理论意识形态凌驾于我的选择。我当然懂得女权,我也知道他是男性霸权,但是这些宏观框架根本无助于我的个人生活。我对自己说,你敢不敢以自己走入僵局的婚姻为对象去展开治疗,试一试你的那些理论?你可不能只会忽悠别人。
一般来说人们通过五种语言表达或感受爱,但每个人的偏好组合不同:说肯定的话、优质相处时间、送礼物、为对方服务、肢体接触。我结合中国文化语境加上第六条:对对方家人好。
然后判断我老公的爱输出语言是服务型,他喜欢为我们做事;而在感受爱上他喜欢听好话,肢体接触以及对他及他家人好。我想起来某次他在睡觉,我跟孩子就在床上翻滚打闹持续半小时,他竟然完全不烦而是嘴角含笑着睡,保持观察的我颇为吃惊,想如果是我早就“给我滚滚滚”了。于是我重新排序:肢体接触、说好话、关爱他和他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