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記|中年初读《红楼梦》,满是人生。
白先勇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读过红楼梦的人,和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这辈子人生里有些东西是不一样的”。
而我就是后者,四大名著里就属《红楼梦》是我不敢看的,原因很多。
一怕人物关系太过复杂,读起来绕人,二怕曹公的字里行间弯弯绕绕,自己捉摸不透,三觉得林黛玉和宝玉的结局太过忧伤,所以就不敢细靠近红楼。
关于红楼,我没有把原著看完,也没有怎么看87版最经典剧,对红楼的印象还停留在上小学时堂哥给我的那本红楼少儿小读物,我看的那一本正好是黛玉葬花。
再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这是语文课本里有的。
但年少时那会看红楼的片段,就觉得红楼是深院大宅里的男男女女,莺莺燕燕,再就是宝黛一生的感情纠葛,最后到家族败落。
总之,在我这里,一直不敢看红楼的一个主要原因,觉得基调太过悲。
前段时间在简书上刷到很多关于写红楼梦的文章,我就一篇一篇看,不熟悉的人物我就跳过,专挑自己熟知的人物看。他们写的的确好,而我明显是只能看看表面的东西,因为我连红楼都没正儿八经读过。
我也想起大学时看过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没有细读红楼梦很多遍的人是不足以谈红楼的。
我就是。
所以最近我才专门去看87版《红楼梦》,但现在我们能看到87版电视剧已经被删去好多。
今天看到12集《埋香冢飛燕泣残紅》,正好是黛玉葬花的经典段。
黛玉葬花「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若西子胜三分”。一首《葬花吟》,似乎葬掉的是黛玉所有的爱愁离忧。
我总觉得黛玉有着超出她那个年龄的感受能力,她是多愁善感,但她却又有着看透所有本质后的通透,虽然也伴随着无奈。
“如果你要问我最有味道的一部作品是什么?我可能会想到《红楼梦》”,董卿评《红楼梦》是一部最有味道的文学作品。
是啊,《红楼梦》的字里行间,都是人生况味。
“《好了歌》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无奈。”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份智慧。”
“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这是宝黛一生注定的爱断情殇。”
其实,我觉得如今我这个年龄才读红楼梦,是有些迟了,但却又刚刚好。经历过年少到成家,经历过婚姻,就算初读红楼,读到的味道也不一样了。
《红楼梦》里满都是人生,所以我得慢慢看,慢慢读,慢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