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与理想人生·第三空间

2021-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心一心语

      最近几天状态很棒,可能因为无意间开启了几个小习惯:开辟“第三空间”、开启日更、早睡(十一点半前睡着)、戒掉早餐。今天先记录一下关于“第三空间”的事情。

      大概上周起,我开始改变自己的办公地点,从每天都在办公室,变成上午在咨询室,午饭前回办公室,中间去一次。办公室在一楼,咨询室在三楼。中间回去和同事打打招呼,打水,吃点东西补充能量,有时候刷一篇文章。这样,上午大概有两个多小时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不被打扰的时间。

      这几天的收获是:顿悟了对于当下工作的态度,对于工作有了很多新的思考和行动;坚定了自己未来要去的方向,开始日更,并且发布到简书、自己的公众号和辉哥的知识星球;读完《幸福》整本和《人生护城河》部分,并且输出为文字。对于这些,内心还是非常满意的。最重要的是,坐在咨询室里,抬头是满目绿色,不时传来隐隐的风声,让我有一种自我消失又确信自己存在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喜悦的同时特别踏实。

     “第三空间”的说法还是从辉哥那里听来的,指的是在自己的环境中寻找、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确保是不被人打扰的。

     其实我是一个很需要第三空间的人,因为自己天生的敏感特质,对于嘈杂是非常反感的。我所在的办公室很大,以前是五个人,现在两个休产假去了,只剩三个,可就这三个人(还包括我自己),对我来说,还是一个“干扰环境”,或者说,是一个“不停被打断”的环境:每天早上同事来了之后打招呼,一起去打水,听他们闲聊忍不住会插几嘴,甚至人家两个人说话我都会不自觉地去听,更别提还会经常有学生来来往往,以及其他各种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虽然人坐在办公桌前,心却是乱的,情绪是焦躁的。因为我有很多想静下心来做的事情:读书,写作,备课,以及思考一些事情。

     然而,这样高敏感的我,面对着天然拥有的、几近完美的“第三空间”——心理咨询室(环境优美,而且只有中午开放,其他所有时间都是空的),却足足浪费了三四年的时间,为什么呢?是什么阻碍了我呢?

     这个问题,细想之下,特别有意思。

     最表面的障碍,应该是自己虽然有独处的需要,但不够强烈,或者说,这份需要被“习惯”所压制。一直呆在办公室的人,虽然觉得办公室吵闹,却有一种“理所应当应该在这里”的感觉,(别人)不都是这样吗?(自己)一直以来不也是这样吗?这份潜意识中的“理所应当”压抑了自己的内在的需求,也让自己的很多宝贵时间在无意义中溜走了。

      另外一个同样表面却更加深刻的原因,是我不好意思离开办公室。是的,不好意思。我去了同事会怎么想我?会不会觉得我不够合群,不喜欢她们,显得我特别疏离?我去了领导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我在偷懒?找不到我的时候会不会有意见,会不会生气?所以,尽管我之前就有想去咨询室的冲动,却因为这些人际方面的种种顾虑而裹足不前。

     改变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已经不确定了。可能是之前因为一些发生的事情意识到自己本来就不在同事团体之中,失落的同时反而有了更多的坚定:既然如此,我又何必为了维系那种若有若无的办公室友情而牺牲掉自己的需要呢?这个重要的选择让我解脱了,既然总要有舍有得,那我从现在开始选择尊重自己:做我想做的事情,去我想去的地方。尽力与同事保持友好,但不需要勉强自己加入她们的圈子。

     另外一个,可能也是记住了一些崇拜的人说过的话,比如可能是辉哥说过的:“不要让别人随便找到你”(意味着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我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不要害怕别人找不到你”(办公室电话找不到自然会打电话,不打电话说明根本没那么紧急,怕什么?)

     这些话让我更加坚定,因为我是一个很容易害怕的人,害怕他人生气,害怕他人不舒服,尤其害怕面对来自权威的压力。

     因此,开辟“第三空间”,于我而言,意义更加重大:它让我从关注“他人怎么看我,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转变到“我有什么需要,我怎么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可以说,这是一个有疗愈作用的行动。

     又想起之前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再次送给自己,也作为今天日更的结束:这世界自有其运行规律,何必焦虑?做自己,做好自己就是最重要的事。不用他人的评价绑架自己,不活成他人需要的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