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自己对未来更有把握?
最好的方法是增强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很长一段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提不起精神,对未来没有打算,也没什么期冀,生活就像是在单纯地熬时间?或者你做了一些事,但总感觉做得不好,做得不够,心里慌慌的,害怕目标不能达成,愿望不能实现?
这些情况都是对生活“失控”的表现。想要理解掌控感,就要先来看看“失控感”,在我的理解里,所谓失控,就是一种对未来不可把握、不能预期的感觉。
比如,下周有一个重要的工作事项,假如你只是胡乱的做了一些准备,那么临到事项开始之前,你就有可能由于心里没底而让自己处于忙乱、焦虑、烦躁的失控状态。
再比如,一到长假期的时候,很多人突然闲下来,就会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只能睡睡懒觉、刷刷剧或做些其他无聊的事情,等到快要上班的时候,又会突然变得紧张焦躁起来,这也是失控的一种表现。
人为什么会出现失控的感觉呢?我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1.对事情的结果没有把握。
面对一些陌生的或难度较大的事情,假如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就会出现过度紧张、担忧的情绪。
2.状态或环境转变突然,害怕自己难以适应。
有时候人需要在不同的环境、状态下进行切换,但倘若这些环境、状态之间差别较大,就容易造成一定的压力,毕竟适应完全不同的新环境/状态,是需要耗费比较巨大的能量的。
3.没有目标,无所适从,丧失对未来的希望。
当一个人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冀,或是由于没有规划、行动力差等原因,感觉自己没有未来时,就特别容易自暴自弃,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觉得生活没有盼头,让自己陷于完全被动的局面。
那么面对这些失控的局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呢?我觉得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以下几件事情:
1.凡事提前做足准备,并以仪式化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所做的准备。
做充足的准备,可以提高事情的成功率,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还有另一个关键,那就是要将自己为此所做的努力以仪式化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是什么鬼?这是因为,面对重要的事情我们会感觉失控并不仅仅是理智上的担忧,也是潜意识里的一种焦虑体现,而仪式化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这种焦虑。
举个例子,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讲到想要缓解演讲紧张,可以通过拟写详细提纲,对着提纲练习至少15遍,每练习一遍就在纸上做一个标记的方式来缓解压力。这个仪式感的行为可以强化我们为此付出的努力,进而在潜意识层面增加自己对演讲的信心。
2.预想各种意外的情况,提前想好因应对策。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这一点的关键在“意外”上,人对于顺利的事情总是容易接受和应对,而对于意外状况,处理起来就会比较棘手。提前想好因应对策或话术,可以大大降低事前的焦虑。
3.不要给自己留下太长时间的“空闲”,用计划和行动填补生活的空白。
假如生活有太多的“空闲”,大多数人都会陷入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里,或是用一系列“低收益值、短半衰期”(详见《做哪些事情能让自己的人生“开挂”?》)的事情打发无聊的时间,其结果就是,人一旦松弛下来,就很难再进入到紧张的状态,就会变得懒散,拖延,缺乏计划和行动力。所以,表面看,“空闲”是好的,能让人获得休息,但如果空闲太多、太长,放松就会变成放纵,娱乐就变成了煎熬。
如果不想陷入懒散的状态,就要学会为生活做计划,不是像工作狂那样用工作填满生活,而是每天计划一两件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像联系一两个好久不联系的好友、到户外散个半小时的步这样的小事,如果你能够按计划完成,你也会感到有成就,感到自己可以驾驭自己的人生。
在这几件事情当中,我个人感觉做计划并按计划完成,是最有效的增强掌控感的方式,因为计划让你感到未来是可以预期的,如果计划执行的彻底,你还会感到,未来正在按你的预想发展,你就会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未来,而不是被动地等待事情的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掌控感”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目前,我也正在按照我自己提出的这些方法积极实践。以前,在我没有行动以前,我经常感觉自己脆弱、无力,对未来茫茫然,心慌、不淡定。而现在,我感到自己的努力正在改变未来,那种脆弱和茫然的时刻就减少了好多。
(编号: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