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色难

2020-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乾坤屯蒙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文: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译文:孝子对父母亲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时候,要竭尽对父母的恭敬,在饮食生活的奉养时,要保持和悦愉快的心情去服事;父母生了病,要带着忧虑的心情去照料;父母去世了,要竭尽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对先人的祭祀,要严肃对待∶礼法不乱。这五方面做得完备周到了,方可称为对父母尽到了子女的责任。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在民众中间和顺相处、不与人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自大者势必要遭致灭亡,在下层而为非作乱者免不了遭受刑法,在民众中争斗则会引起相互残杀。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至于“不孝有三”指的是哪三不孝,孟子没有做出自己的解释。汉朝的经学家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曾对此作出了注解:于礼有不孝者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译文:于礼法而言,不孝的有三种行为表现,一味曲意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对先祖的祭祀,这是第三种不孝。

          尽管孔孟二圣对孝做了很多解释,对各个阶层如何尽孝做了具体的指导,但学生们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孔子的回答是两个字:“色难”。一般的理解“色”乃和颜悦色之意,“难”意为困难,“色难”的意思就是说,孝顺父母,不给父母摆脸色看,是非常难的。

        以上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立足于行孝之人的想法 ,不是被行孝人的需求。

        行孝人认为衣食住行重要,就会在衣食住行方面尽孝。行孝人认为高官厚禄重要,就会事业有成,以光宗耀祖。当然,这些对于行孝是很重要,也是应该去做的。但这只是物质方面和虚荣心方面的,是低层次的孝道。

        更高层次的不是做儿女在父母面前色难,而是让父母色 难。就是让父母和颜悦色太难了。父母的和颜悦色来自于被需要和基于自身的快乐。

        父母一天天老去,曾经独创天下,不知从哪天起,几百米外都找不到回家的路;曾经健步如飞,某一天卧病在床;曾经是无所不能,可现在很简单的事都能搞砸了。

        他们一天天走下坡路,越走越快。自责,自卑,自闭是他们生活三重奏。他们怕拖累儿女,他们怕得罪儿女,他们怕儿女埋怨。

          他们有病了,瞒着你说身体好着呢。他们说忙就不用回来了,但你每次回来都是他们的节日。他们还说,活这么大岁数了已经够本了,有病也不用去医院了,可真要离去时,又是那么的不舍。

        我们总以为让父母什么都不做享清福是孝,但很多老人感到的是你们在委婉的说他们不中用了,是废物一个。你的好心有时候是伤害他自尊的一把刀。

          曲意顺从陷父母不义为不孝。当你得知他把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养老钱,交给骗子买了一些低廉的东西,还自以为赚了大便宜时。既不能曲意顺从,又不能伤其自尊,你将如何对待?很难有万全之策。

        让逐渐老去的父母和颜悦色,的确很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