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别人的育儿经养不好你的孩子?
如果把做父母看成一项职业的话,当今父母可能是所有社会职业中最具学习动力和投入意愿的人群。
从之前泡在各大母婴社区,到如今订阅各种育儿公众号,他们每天不断地汲取各种亲子育儿的知识、方法和技巧。但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困惑,那些育儿经在读的时候感觉很有用,但当把这些方法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时,却往往会失望地发现,要么没什么效果,要么反而起了反作用,更有甚者会觉得自己越来越不会育儿了。为什么那些看上去很有用的育儿经,对你来说却没有帮助呢?
育儿的关键不是方法、技巧,而是父母本身对孩子的影响
一位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在期末考试前竟然失眠了。在讨论失眠原因时,母亲有些焦虑,同时又对自己颇为满意地说:“我从没给过女儿学习上的压力,我总是告诉她,考不考第一没关系,只要认真努力了,考试结果并不重要,但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失眠。”母亲刚说完,坐在旁边的女儿一下子哭了:“妈妈,我上次考得不好,把试卷拿回家时你很生气,都没有说话。”母亲怔住了,疑惑地安抚女儿说:“有吗?我怎么不记得了?”女儿听后,哭得更凶了。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当治疗师向来访者播放家庭治疗的录像时,父母们常常惊诧于自己面对孩子时的表情是那样悲伤、生气,身体姿态是那么僵硬,说话的语气是那么伤人……这一切和想象中的自己——温柔有爱、循循善诱、尽心尽力的父母形象是如此不同,很多父母竟然难以合上张大的嘴巴,禁不住问:“那是我吗?”
为何别人的育儿经养不好你的孩子?上述案例中,女孩的母亲非常爱学习,读过很多育儿书籍,学习过很多育儿知识。然而,她缺少对自己的反思和觉察,只想着教育孩子,却忘了自我成长,因此她的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父母要将育儿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父母如果只是学习了各种育儿方法和技巧,但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么在使用这些方法时,一定会有分裂的表现。孩子觉察到这些矛盾的信息后,会很困惑: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妈妈”呢?通常,孩子会选择自己感受到的信息,而忽略妈妈所说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育儿的技巧和方法就会失效。
除此之外,父母的分裂表现还可能会伤害亲子关系。孩子看到父母内外表现不一致,就难以真正信任父母。如果信任关系受到破坏,教育和引导就变得十分艰难。因此,很多育儿方法被父母当作万能药一样直接拿来使用,结果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父母要善于从孩子身上反观自身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父母都会有自己的盲点和未发现的部分。然而,越是未发现的部分往往对孩子的影响越大——因为自己不知道,所以根本无从改进。我认为,这恰恰是养育孩子最难的地方,同时也是最有意义的地方。难就难在自知并不容易。
我学习过多年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又因为心理咨询师职业的需求,做过很长时间的个人体验(心理咨询师接受咨询),即便作为这样一位专业工作者,在面对孩子时,我仍然有很多未被发现的部分在偷偷地影响着孩子。例如,孩子有时会忽然冒出一句令我诧异的话,当我条件反射地想要反对时,忽然意识到那句话很熟悉,那不正是从我这儿学来的吗?有时,看着孩子说话时的口气、生气时的表情和言行,我常常会惊讶:那不正是我吗?我最不愿意看到或者最想改变的那些部分,被孩子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孩子能够促使父母反观自身并获得成长。
在与孩子的实际互动中,通常会激起我们一些强烈的正面情感,也会激起一些强烈的负面情绪体验,我们期望呈现给孩子的东西和我们实际呈现的往往不一致。只有做了父母,才能真切地体验到这一点。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是整个人,而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某一部分在影响孩子。
现实中,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或异常表现常常逼着父母去反观自身,父母从而得以开启自我成长之路。我认为,这是孩子送给父母最珍贵的礼物,因为它是孩子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带给父母的,如果父母能够接受并珍惜这个发现自己的机会,那将是孩子最大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