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的三重境界
孝顺,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让孝道一代一代的顺下去!
孝顺有三重境界:有能力满足父母的任何要求;给父母体面的生活;陪伴在父母身边。
有的人认为孝顺的最高境界就是陪伴在父母身边,我看未必,陪伴在父母身边是有条件的:要么子女有钱,要么父母有钱,二者必居其一才有陪伴父母的条件!
01给父母体面的生活
子女长大成人后,孝敬父母是人之常情,但是能满足父母任何要求的还是凤毛麟角,但能让父母过上体面生活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张医生和老伴吴阿姨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共养育了4个子女,除了二儿子在外地工作,其余的大儿子、小儿子和女儿都在本地工作。
子女们成家立业后,张医生和吴阿姨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几个子女商量后让父母搬到市里居住,无论是生活便利还是就医方便程度,都优于本地。
于是张医生卖掉了本地的房子,条件比较好的小儿子又添了一部分资金,在大儿子居住的小区给老人买了一套一楼的小三居,老两口在市里颐养天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阿姨的身体出现了状况,处于半瘫痪状态,张医生虽然年龄偏大,但身体素质很好,又加上他自身特有的医疗经验,一直把老伴照顾得很好。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张医生在照顾老伴的过程中,突发心梗,坐在沙发上就过世了。
张医生过世的时候,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大儿子也退休了,住在同城的女儿也已经退休,但身体不是太好,只有小儿子还在工作状态。几个人商量后,决定给老母亲请个住家保姆,还特意请了一个山西籍的保姆,方便母亲和保姆沟通。
每天早晨大儿子给母亲这里买好生活用品,帮助保姆一起照料母亲的生活起居;中午女儿过来照顾母亲,让保姆午休;周末小儿子从工作地赶过来照顾母亲一个昼夜,保姆休息。
钱的问题也有商量:母亲的工资当做生活基本开销,存款付保姆费,不足的部分子女们再补起来就好。
吴阿姨在保姆照顾、子女的陪伴下体面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
02没有经济基础的陪伴
刘根出生在豫东平原的一个村庄里,下面还有一个比自己小5岁的妹妹,刘根被父母当眼珠子一样呵护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一辈子没有太大的出息,刘根和老婆守着父母和几亩土地安静地过日子,养育子女长大成人,农闲时间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刘根十分满足。
刘根的儿子成家盖房花光了家里仅有的积蓄,这个时候刘根的父母也到了耄耋之年,刘根也失去了外出打工的资本,年龄这一块就是硬伤。他就在老家一边陪伴着父母,一边耕种土地,过着安静的小日子。
有一天八十岁的老母亲不小心摔了一跤,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髋骨骨裂,需要手术,前提是需要住院消炎,增强营养提高老人的免疫力,指标特征达标后,就可以实施手术。
初步预算前后住院要20天,费用大概5万左右,走农村合作医疗能报销一部分,前提是要先交足住院押金,多退少补。
5万元对有钱人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刘根的妹妹愿意照顾母亲,但拿手术费有点困难。
无奈之下,刘根满含热泪给母亲办理了出院手续,让老母亲回家静养就好,他实在无力承担这笔手术费用。
03有经济基础的陪伴
王阿姨和老伴都是退休老师,有存款,有独立的住房,还有不菲的养老金。
他们夫妇共养育三个子女,大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两个女儿则在父母身边工作成家,和父母互动相对多一点。
大女儿退休的时候,王阿姨的老伴身体不太好,于是住在附近的大女儿主动承担了照顾父母的任务。
老两口退休金还算可观,王阿姨每个月给大女儿2000元的辛苦费,家里买什么实报实销。而远在外地的儿子不能照顾母亲,每个月也给大妹妹2000元的辛苦费感谢她替自己照顾父母。
每个月的4000元辛苦费,比自己的退休工资都高,大女儿一天乐呵呵地陪伴着父母,其乐融融。
老伴病了三年,尽管大女儿尽职尽责地照顾,王阿姨的老伴还是过世了。
办完后事,王阿姨就把老伴的抚恤金平分给了两个女儿,答谢在老伴最后时刻,两个女儿的付出。
小女儿退休后,接着照顾老母亲,这个时候的王阿姨索性在三个子女的见证下,把工资卡交给了小女儿,儿子照理给小女儿每月2000元。
每个月7000多元的可支配资金,是自己退休工资的三倍,于是小女儿和小女婿直接搬到了王阿姨家里,全天候陪伴,即便老母亲偶尔发个脾气,小女儿也不在乎,还哄着母亲开心。
孝顺老人,有的人说:“陪伴是最好的孝顺。”我不以为然。如果父母不缺钱,子女即便经济条件不好,陪伴父母自己的生活也能得到保障;如果子女经济条件可以,也能给父母体面的生活;如果父母和子女经济条件都不好,陪伴父母的时候,遇到突发事件需要用钱的地方,束手无策。
如果子女经济条件好,即便你没有时间陪伴老人,有钱,自然有人替你陪伴父母。
要想得到好的陪伴,至少父母和子女其中一方经济条件要好,否则陪伴也未必就是真的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