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传》3: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标准
曾国藩三十岁的时候立志学做圣人,他给自己立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标准:
一) 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徇外为人。
五)读史:丙申年购《廿三史》,大人曰:“尔借钱买书,吾不惜极力为尔弥缝,尔能圈点一遍,则不负我矣。”嗣后每日圈点十叶,间断不孝。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谕曰:“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九)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十二)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规矩和课程,对曾国藩的影响可谓深远,也可以说正是这十二条,成就了曾国藩的圣人之旅。
首先是性格的形成。曾国藩是射手座,根据星象学,这个星座的人自由不羁,不服从管束,缺乏耐心,不懂人情世故,说话大大咧咧,口无遮拦,做事不切合实际,缺乏责任感,粗心大意等等,这些特征,在曾国藩立志做圣人之前都有体现。比如,他刚到京城的时候,自以为点了翰林就了不起,看不起很多人;再比如,他听说某友人的小妾很漂亮,就跑到人家家里去看,光看还不过瘾,中间还调笑几番,再比如在翰林院跟同僚吵架等等。三十岁他立志做圣人,立了这十二条规矩,时时遵照执行,天天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致他的性格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持重有耐力。比如,他组织湘军的初期,咸丰皇帝多次命令他率军救急,他认为湘军当时还不具备作战的能力,硬是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冒着被革职查办的巨大风险,坚持着把湘军建设成一支能打硬仗的军队。
其次是仕途的一路开挂。曾国藩来自湖南的一个小乡村,在京城没有任何背景和依靠,但他却在十年间做到了七迁、连升十级的创举,创造了大清政坛的神话。这一切,都是他长期坚持“十二条”规矩的结果。
曾国藩资质平平,他之所以能突破自身的藩篱,与他做事专一、目标明确有很大的关系。他考科举的时候,就专读与科举有关的书,到翰林院后,为了应对随时都可能举行的翰林抽考,就把与翰林考试有关的事情当做日常,天天坚持做,他的“十二”条里有很多条都与翰林考试有关。所以他到京后几次翰林考试,他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深得皇帝和主考官的赏识,尤其是主考官穆章阿,对他赞赏有加,大力在皇帝跟前举荐他,这才有了官场上的一路开挂,节节高升。
现在社会,人心浮躁者不计其数,比如我。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每日惶恐不可终日,那就读读曾国藩,学学曾国藩吧,顶不住的时候就用蛮劲,死扛,也许就能等得到云雾散尽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