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28岁担任博士生导师,我负债12万+
来不及认真的年轻,
那就选择认真的老去。
知乎上被“28岁女博士获聘博导”刷屏。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9月16日更新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李琳已于2019年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刷到这个话题时,我看到某位网友的一句评论,印象很深刻。
大意是这位28岁的女博士完成了一件庸才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事情。
很多的大学教授在学校里呆了很多年也没有达到这样的一个位置。
而作为同龄人来讲,当我们还在为了工作,房子,车子,甚至为人生目标迷茫的时候,人家已经将我们甩开了很远很远。
看到一个网友发的微博,说:
“29岁的时候,那时候博士延期,没有房子,没有妹子,没有车子,没有工作,也没有多少票子,对未来每天都愁,29岁都不敢想未来,28的时候更不敢想#28岁想成为怎样的人#,那时候再次坚定了不婚主义的思想,一个人很好不要拖累任何人,也不要承担任何责任,管好自己就行了,读博士时的绝望感和无助感,现在也没变多少,所以才成了一个工作狂,不安,恐惧,让我们疾走不休 。 ”
想到未来无所畏惧,想到眼前垂头丧气。
这大概是作为90后,大部分人都有的心态。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个话题说第一批90后已经快30岁了,莫名的戳中了泪点。
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看看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想想自己的梦想,那些曾向往的诗与远方,早已被工作、房子、车子、票子、家庭等抛到了九霄云外。
走过的每一项人生进程,都让我们觉得追逐梦想的成本越来越高。
当看到别人的28岁成为博导,我还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的敲打着键盘,赶稿到深夜。
都知道已经到了奔三的年纪,不用刻意提醒自己,毕竟,最早的00后也都成年了。
打开朋友圈,有的同龄人不是秀恩爱就是晒娃,有的不是做投资赚了几套楼就是周游列国远走他乡,有的不是早已成功创业套现走上人生巅峰就是过着不缺钱的佛系潇洒生活。
而大部分的人在28岁的年纪,不得不面对没钱没对象的残酷现实。
不爱社交,拒绝相亲,所有没有回报的投入都是徒劳,不如保持高质量的单身。
毕竟到了这个年纪,说爱情有点老,谈结婚又觉得早,感觉自己还没有长大,就要去建立一个家庭,承担一个家庭的责任,实属恐慌。
在面对而立的这个话题,不是没法接受,而是真的没有能力去承担。
每天上着996的班,却依旧不见银行卡的余额上涨。
一天的疲惫,到家的那一刻才觉得原来自己也是一个有生活的人。
生活如此的拥挤,又有什么空间给另外的一个人呢。
深夜里的崩溃只能留给自己,满城遍地都感觉是熟悉的面孔,内心反而更加的孤独。
偶尔想想,这些年的经历,曾有的抱负与激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在别人的人生里得以实现,还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发际线。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健康大药房公布90后健康消费数据:近一年内,90后脱发类产品购买力翻倍。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调查:
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
作为第一批的90后,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至少也有了三四年的时间,却在借贷市场上的占比高达49.31%,在亚洲同龄人中排第一。人均负债12万+。
这种收入与债务的比达到1850%,实在令人吃惊。
每个月看着自己的账单,是觉得自己最有钱的时刻,但当收到一条一条还款信息的时候,瞬间又像被打进了地狱。
真希望一夜醒来,所有的债务数字都能得到清零处理。
一切能够重新开始。
在这个信息高度膨胀的网络时代,看到各种安利都想去体验一番,用着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生活。
当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支撑不了自己的购买欲望时,于是开通了信用卡、花呗、借呗、网贷,拆了东墙补西墙,分期不行就套现。
这样花钱的年轻人,相信不只有一两个。
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使用花呗,每3个买手机的就有2个使用分期付款,每2个人中就有一个没存款。
“办公室里三代人,70后存钱,80后投资,90后负债。而90后的父母在替孩子还贷。”这是一句戏谑,也是一个普遍性真相。
在消费主义的下,我们似乎都中了“伪精致”的毒,什么火热追捧什么,什么奢侈就跟风什么,什么潮流都不想落下。
如影随形的,还有越来越刺耳的社交噪音,比如:
《不给你买YSL的男孩,不配说爱你》
《越爱花钱的人越有钱,越节省的人越没钱》
《亲爱的,你值得更好的》
……
在这些噪音的摧残下,我们也逐渐说服了自己。
其实伪精致的背后不过是可悲的虚荣心作怪。
当我们面对没钱没对象,还高负债的现实时,谁还会想起,谁还会记得年少时我们曾想成为的样子,28岁的时候想成为的样子。
曾经想,28岁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自己的两室一厅的房子,一辆代步车,养一条狗,每年可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任性的生活,可以不用365天的工作,可以拥有驾驭自己生活的能力。
然而,真当自己28岁来临的时候,发现没有变的更好,只是更加的糟糕。
看着别人的28岁,再也没有底气说我本可以。
因为在路途的行进过程中,我们早已偏离了自己想要走的轨道。
但我们的人生从来不是用年龄来定义,年龄无法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
若你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梦想,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晚。
28岁是一个标志性年纪,它意味着你成熟的转折,许多人的成功都是从28岁开始的:
罗志祥28岁打开了小巨蛋的大门,出版了六张专辑;
木村拓哉28岁拿到了日本奥斯卡新人奖;
……
也许现在我们的28岁不够精彩,甚至有点糟糕,但过去的已经过去,好好计划28岁以后的人生,不就好了吗?
来不及认真地年轻,那就选择认真的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