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9

2019-02-19  本文已影响13人  云释瓦西里

序面对教育的不完美/ 1

第一辑最不能丢的是教育良知

教育是一项被赋予特殊使命的工作,无论社会上发生什么,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教育必须是干干净净的,否则就是反教育。须以此为准则,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还教育一片洁净天地。

教育如何令人“放心”/ 3

教育应补上敬畏生命这一堂课/ 6

及时兑现教师工资是政府的义务/ 8

教师“被慈善”说明什么/ 10

简政是师生减负的前提/ 13

破解择校热,应打破利益共同体/ 15

“替考事件”暴露惩治乏力法治缺位/ 17

消除教育腐败应依法治教/ 19

“红牌专业”产生的内在机理值得警惕/ 21

逃回“北上广”/ 23

地震后的三点建议/ 26

救灾是一种社会重建/ 28

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不能混为一谈/ 31

让法治阳光普照校园/ 33

第二辑坚守教育的底线

中国教育近几十年发展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偏差,深入分析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如何看待人上出了问题。没有把人当成教育的主人,没有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淡化人,压低人,以行政意志为本,以经济发展或者某个功利的追求为本,以政绩为本,或把人仅仅当作工具的教育,肯定不是科学发展的教育。

比上学路更堵的是僵化的思想观念/ 37

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必须尊重人/ 39

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科学发展/ 42

惩戒之矛不得触及学生权利之盾/ 44

禁止老师参与奥数是迎风扬帆/ 46

男女平等,不等于无差别/ 48

封杀奥赛同样是非理性的/ 50

普通高中化债需厘清政府学校责权/ 52

“弑师案”显示师生心理距离达到警戒线/ 55

学校规模适度是责任的底线/ 57

教育经费管理存在多项问题,回应质疑制度亟须建立/ 59

频繁装修戳中教育经费投入漏洞/ 63

专业权力空虚致论文买卖有机可乘/ 65

需要从源头上消除代写论文的需求/ 67

第三辑叩问教育公平

令人担忧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尚未稳固建立。社会贫富与权力差距继续扩大,按权力大小择校与按付费多少择校的现象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的择校由“小升初”延伸到“幼升小”,甚至延伸到选择幼儿园……事实表明教育公平问题依然严重。

教育公平恶化/ 71

“入公热”只会推高“入园难”/ 75

公平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安全机制/ 77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改善途径/ 79

走出教育公平的观念误区/ 83

择校费争议当止于公开可循的程序/ 90

规范教师补充利于教育均衡/ 92

多些实地调查,多些实质公平/ 94

稳定小升初,实现教育均衡的新起点/ 96

大城市就近入学成果还需再巩固/ 99

多校划片有利于教育均衡/ 101

就近入学条件不能层层加码/ 103

探索教育目标公平,实现人人教育平等/ 105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满足需求/ 109

义务教育公平的矛盾分析/ 112

教育均衡还要通过民意考核/ 128

“零择校”不是教育公平与均衡的终点/ 130

第四辑教育需要情怀,更需要责任

当我们从事一件与教育相关的事时,当我们身处与教育相关的环境时,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教育责任,都可以从有利于小孩子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改进,小到一举手一投足,大到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培养公民是教育的重要责任/ 135

做人是最基本的教育/ 138

城市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关键在于取消“择校费”/ 141

每个人都有对教育的责任/ 143

应叫停校际不均衡而非个性化教学/ 145

教育问责也须落到实处/ 147

教育局长专业化是个真问题/ 149

该做且能做的事一刻也不能等/ 151

就读地高考应抓住关键系统推进/ 153

考务工作亟须还原专业主导/ 155

陶行知建设好政府的一次努力/ 158

全纳教育理念的适用与运作/ 160

追问灾区重建学校质量/ 166

第五辑怎样破解乡村教育难题

要注重改善乡村教师“进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环境,创造“进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育生态,而不能简单认为给乡村教师提高工资待遇,乡村教育就能彻底改善。因为资金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万能的,也不能简单认为只要把资金拨付下去,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

乡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171

希望工程不断成长才有希望/ 176

改变乡村教育不能只打教师主意/ 178

解贫困地区师资荒可“特事特办”/ 180

保障尊严是给乡村教师的最美礼物/ 182

重振农村小规模学校需走简政之道/ 184

乡村学校建在村民心上才不会“空”/ 186

农村小规模学校亟须改善和发展/ 188

更好满足农村对教育的真实需求/ 190

第六辑没有安全,教育无从谈起

一些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安全出现问题,喜欢让学生们尽可能待在教室里,减少室外活动,更别说校外活动了。但是,越是这样,孩子们的体质和自我保护能力越差,反而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们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对学生春游应摒弃“鸵鸟”思维/ 195

中国校车与美国校车有何不同/ 197

呵护学生安全出行不应止于警车护送/ 200

教师介绍学生打工蕴含高风险/ 202

学生信息安全隐患不是“小漏洞”/ 204

“演习变灾祸”暴露安全教育经验严重不足/ 206

想去野外冒险,请先评估风险/ 208

防范校园性侵须严格执法/ 210

如何使青少年免受网络欺凌?/ 212

保护儿童亟须提升父母监护能力/ 215

孤独症儿童教育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217

“校车现象”敲击着教育的定势思维/ 219

加强校园安保并非长久之计/ 222

责任心是学生生命安全保障的基石/ 225

后记/ 22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