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的记忆
2020-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Amy艾米的星空
很庆幸,我这一代人,正好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和祖国成长,小时候没有吃过什么苦,也没有像那个特别贫困的大学生的高考作文《赶集》那样让人泪目,赶集对我来说,有一件特别有趣的记忆。
赶集大概是农村才有的,因为上世纪90年代,村子里基本上只有一个小卖店,卖点日用杂货,平时需要买菜买肉买衣服买其他东西的时候,都要到镇上去赶集。赶集是要看日子的,我们镇的大集是逢五、十。其他的镇就要么二、六,要么三、八之类的。
平时上学忙,只有放假时候赶集印象深刻,一般到腊月二十五,就是过年前的最后一个大集,要买好多过年吃的用的,大集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小偷也很多,经常会有人因为丢了钱而大哭大骂。暑假的赶集对我来说只有一个印象,就是晕。大概身体弱,或者低血糖,走一圈就觉得要中暑了,头晕眼花身体不适,这真是惨痛的记忆。
我们镇集市最东面是一片不太大的树林,这是大集时的猪市,说是猪市,其实卖猪、羊、牛的都在这里交易。对农民来说,能卖个生灵,是家庭收入中很大的一部分进项。但是养生灵也需要时间,需要喂很多粮食,需要护理。放羊、割猪草,这是我们农村孩子的家庭作业。
有趣的是,每当学期末,这片猪市树林就变成了考场。我们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骑着自行车,带着小板凳,拿着文具,来到这片树林,按照学号,每人一棵树,坐在树下等待考试。因为树是人工种植的,大概2米左右一棵,确实很适合考试,是片天然的考场。不记得当时班主任是怎样发布通知的,大概是用山东方言说,考试在某天几点,大家自己带好小板凳和文具到东边猪市的树林?想想很有喜感。
离开农村多年,生活越来越方便,不用去赶集了,想买什么网上直接就买了,其实我们需要的物质并不多,一日三餐,吃饱穿暖,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