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距离V.S.全心献上
别在暗地里相信衪,请在日光下跟随衪
话说尼哥底母这位老兄,可不是泛泛之辈,他对上帝极为尊崇,他也是个德高望重的教师。(他是当一个菁英组识 “犹太会议” 的一员,是一个受人敬重的宗教领袖)。
尼哥底母不但早己听闻有关耶稣的一切,也颇为欣赏衪;尤其耶稣的言说与教诲,每每令他闻之动容、深受激励。他留心观察耶稣的言行举止,包括那些奇能神跡。他相信,耶稣最大的魅力,恐怕不只是衪个人的能力而己,还有那不寻常的怜悯心肠与满怀的爱。

尼哥底母己准备好要深化自己与聊稣的关系,晋介到另一个阶段。只是谈何容易! 如果他在公开场合中力挺耶稣。宣称自己要成为耶稣的跟随者,仔细盘算一下利弊得失,恐怕得要付出一些代价。如果大家发现耶稣原来是个木匠,出生于不芜之地拿撒勒,又是个居无定所的人,众人会怎想?
他在不想损失在 “犹大会议” 的一席之地,与及宗教领袖的地位与声誉…他心想选择了不当一个公开的跟随者……因牺性太大,古今中外皆然,只做了一个隐姓埋名的仰慕者,就毫髮无损。
陷入了天人交战,他必须做个选择和决定:宗教地位或与耶稣的关系。 ** 这事实上是不只是尼哥底母的挣扎,宗教地位的考量,也是现在眼中很多有地位或官职的人在跟隨耶稣这条路上的屏障和让自己的一个籍口。

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 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 神同在,无人能行。” (约 3:2 )
这是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线索。想一想,为什么他要在夜里来找耶稣?其实他在白天有很多的机会可以见耶稣。
夜里,不动声色,悄然来去,无人察觉。夜里,他得以免除其他宗教领袖不友善的为难与责备。夜里,他可以单独与耶稣畅所欲言,不受干扰。
或许,他可以在不改变现状的前提之下,与那稣发展一段特殊的关系。他可以暗地里跟随耶稣,那就不必冒著失去工作的风险。他可仍持续待在原有的舒适圈,保留原来的生活品质及节奏。只要不设门槛、不要求任何改变或代价,我想大部份的人都是乐于跟随耶稣的。
问题来了,对大多数人来说,你曾否因为跟随耶稣而付出什么代价?这可不是文学修辞的提问。我想让你自己好好思索这个“跟随耶稣,如何影响了你的人生?”
我们不介意让耶稣来微调我们的生活,但耶稣想的和我们不一样,衪要徹底翻转我们的生活。
人们只想做些修饰粉刷,但耶稣要的是拆掉重建;人们要的只是检查引擎,但那稣要的是全车大维修;人们只需要一些局部装潢,耶稣要的是重新大改造;人们要的是耶稣激励他们,但耶稣要干预和介入他们的生命。
从夜间,尼哥底母来见耶稣时的开场白,便清楚表明,尼哥底母知道那稣是从神而来的…但这时的耶稣并不兜兜转转的浪费时间,衪直探核心,不客气地直指尼哥底母在深夜来找衪的缘由与心态。耶稣一再挑战尼哥底母,衪要尼哥底母放弃那些衡量敬虔行为与宗教礼仪的工具,因为耶稣根本不看那些。尼哥底母必须谦卑地放下那自以为是的宗教外衣,接受《由内而外,徹底更新》”的生命。
耶稣不接受与尼哥底母建立的一种《纯然相信》的关系。耶稣不只要暗夜里的尼哥底母(你),衪也要光天化日下的尼哥底母(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