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道学儒释道传统文化菩提树下

自己信佛父母反对怎么办

2018-05-14  本文已影响201人  明空如月_QD

一位朋友在QQ里说,自己信佛,可是父母不理解而且表示反对,感到很郁闷,问应该怎么办?

于是说了自己的一些体会,供这个朋友参考:

老师好!(这位朋友是一位学校里的老师)

老师,是每个人人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向您致敬🙏🙏🙏

佛陀是所有一切生命追寻终极智慧与自由的老师,在中华文明史上,孔子、老子、佛陀,都是影响深远的大圣人、大智慧者,所以我们有见贤思齐之心,向往之、仰慕之、学习之,以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呢😊

您的父母对您[信佛]不理解,表示反对,说明他们对佛陀还不够了解,另外,我们的一些所谓[信佛]的具体做法尚没有体现出佛陀智慧教育的真正的精神,如果父母看到我们比以前更阳光、更快乐、更知道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话,他们怎么会反对呢?

佛,不是庙堂上的泥塑木雕,而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生命,有着无边的慈悲和智慧,这样的[佛],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深处,所谓的[信佛],就是以佛陀为榜样,开发自己生命深处的真善美,开发自己生命深处的慈悲和智慧,使自己也像佛陀那样有着无边的慈悲和智慧,并去帮助更多的有缘人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佛]。

佛,是生命的觉醒和智慧,是不依赖任何条件的自由和快乐,是智慧的海洋,是幸福的海洋,是真善美的海洋......

当父母从我们的身上看到这真善美的光芒时,只会开心快乐,又怎么会反对呢?

佛教修行,修行的对象,唯一的是自己的心,是自己的起心动念,是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而不是把关注点放到别人身上,去看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任何一部佛经里,佛陀何曾针对任何人说过一句挑剔的话呢,佛陀仅仅是用自己慈悲和智慧的光明去感化身边的人,感化的过程即是度的过程......

信佛,不需要把佛整天挂在嘴上,而应把佛放在心里,佛陀是我们修行的榜样和标杆,对照着佛陀的教导,去观察和反思自己的一切言行,发现有不符合的地方就慢慢地修正,这样我们就在慢慢地接近佛陀,直到最后我们的言行无处不符合佛陀教导的精神,那时我们才能说我们是一个合格的佛陀的学生了。

修行,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为了让自己的人格得以升华,是为了找到获得生命终极自由的智慧之道,然后把这种智慧带给更多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家人以及所有与自己有缘的生命。

所谓的[带给],一如太阳一样,太阳只是自然地发光发热,并不需要特意去照耀什么,而一切沐浴在阳光下的生命,自然就能获得太阳的光芒和能量.......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浅薄的感悟,分享给您,仅供您参考😊

感恩佛法僧三宝

感恩这位朋友

感恩所有的一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