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更精彩的自己青春的坟墓青春

我以前的日记写得都是些什么东西

2018-02-22  本文已影响9人  MonagneM

高中

易烦,易怒,易伤感,易崩溃,这些大概是高考生常见的症状吧?所幸我只是把一切负面能量转移到了笔和纸上。
图片来自Instagram

2009年10月25日 晴

从来没有这么煎熬过——闷热、烦躁、疲劳一起袭来,我都不知道数学课是怎么挺过来的。就是在硬撑的那段时间里,脑子空白的时候,是我最软弱、最害怕的时候。

翻看了以前写的日记,里面装着跳动的心情,我曾经的沉迷、彷徨与怯懦。现在,为着高考,它们不复存在了。然而我担心其它一些什么也不复存在了。

我开始思考是否应该坚持写日记。因为这种状态能帮助改善我头脑的运转,熟悉一些带着小小灵动色彩的文字,防止考试写作时文笔干瘪。而且会有一种动力——我发现坚持写日记的时候我的数学是有所提高的。

或许这种看似无聊的自我剖析真的有那么一点作用。

姑且试行一周吧。

2009年11月9日 雨

在高三,眼泪很金贵。

流泪所需的时间、精力、消耗的能量、还有复原时所需的时间,都是我所负担不起的。我也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又想把烂成绩贴在目光所及的任一处时时警醒,又怕这样会打击自己所剩无几的信心;讨厌成天围着数学转,每天又恰恰顾及数学最多;明明考试感觉不错,却像被下了咒似的,每次不理想(注1: 我更希望自己能保持英国球迷那样的客观心态:我们确实不行,但至少我们心里有数,并且大方承认)

已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我其它的不行,至少要保持我英语的优势,至少每次考试都要高出平均分10~20分。在英语上做个强者,我相信会带动其他科目的(注2: 后来事实证明并没有)

2010年4月18日 雨

生活,怕什么啊?再难、再辛苦、咬咬牙,坚持着就挺过来了。要是有亲人、朋友的支持,那便是莫大的幸福了。

但是,就怕那些变数,那些突如其来、或是酝酿已久终于爆发的事。人在那时是最脆弱的,任何一方都是。

今天早上我都做了什么?怎么了?这种感觉像是失恋了,像是把喜爱的一切毁灭了又后悔了。不是,更像是把别人甩了心里又很空虚(注3: 别问我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真的想不起来了……对于感情史一片空白的我来说,能憋出这些比喻算是难为自己了)

时间到底见证了什么?

过去拥有的、失去的一切,和它们所担的份量,可以秤得过心里流的泪吗?现在说的是什么话,不像我(注4: 嗯,看上去像歌词什么的……)

我的生活像乱了套,可为什么倒在进步啊?成绩到底是怎样存在的?为了我的莫名其妙的努力吗?不,也没怎么努力。

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遇到这些?关心我的人为我的进步高兴,我却转过身在流泪。怎么,在演电视剧吗?

这样的生活,好吧,如果不影响高考的话,继续吧。

但是,别再让自己那么辛苦了。

(注5: 看来应该是临近考试,压力过大,情绪失控之类的)

Remark:易烦,易怒,易伤感,易崩溃,这些大概是高考生常见的症状吧?所幸我只是把一切负面能量转移到了笔和纸上,没有做太出格的事,自己也没留下什么心理障碍——应该没有吧?我自己感觉还算正常。不过要是心里咨询价格亲民的话,我一直都想去诊一诊的。


大学

大学是我心理迅速老化的阶段。见识了人情冷暖,生老病死,也明白了父母其实也是普通人。
图片来自Instagram

2012年1月14日

在麦当劳时真的就像一般的高中同学聚会,大家基本没什么大变化。只是有几位同学我一下想不起他们的名字,深感惭愧。扪心自问,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融入过一个班集体。

事情进展顺利,只是节奏缓慢。真正严肃起来是在墓地,等她的家人来,等把她的遗物都封存好,大家变得非常安静。而她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

我突然很遗憾自己与亲戚的关心如此平淡,这几年接二连三地,家里有人生病、去世,我惋惜、感叹,却没有太多悲伤。外婆病重那次,我见识了弥留之际人的表现,同时也责备自己的少不更事。

今天刮风下雨,非常潮湿,但该烧的还是全烧了。纸钱、千纸鹤、还有她的遗物。我们鞠了躬、献了花,她家人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点心饮料,随后散了。

看着她的照片,我在想象中把她从生病到去世的过程走了一遍。朋友跟我说起她在同学录上的留言——

最想去的地方:巴西

最希望:健健康康

2012年5月29日

我明白为什么中学时期没有空虚的感觉了。那时学业繁重是其一,而且还是逃避现实的好机会。就算曾经有空虚的时刻也能轻易被看剧或看电影的满足感填满。现在看完后,除了回味剧情就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我的天!我以后该干什么呢?

也许我以前的论断有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青春年少时期我并不是没有,可能早在初中吧。可是这又与我对自己晚熟的时间线猜想相悖。每次谈到这种话题就像问我的职业取向一样,一定无功而返。

换个方式思考问题——在早熟和晚熟之间有没有一种状态叫欲望低迷呢?不,这还不够客观。这种低落应该源于恐慌。社交恐慌?恋爱恐慌?拓展开来更可怕了,我发现自己对家庭关系也恐慌。在我自己的世界还一团糟的时候,千万别和我聊结婚生子的话题。

我曾经以为大学就是看书、运动、考试、当志愿者和打零工的,没想到现在偶尔去图书馆通常都是去写作业。就像我曾经以为自己够成熟,可以开始谈一场恋爱了,可周围的一切都告诉我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想重蹈覆辙。

但我又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Damn!

图片来自Instagram


2013年3月7日

对于我来说,这种事情总是发生在最稀松平常的时候。所以总是措手不及。

我不知道老爸是否像别人那样会有些预感,或是头天晚上做了个有预示的梦。他只说平时都会随身带手机,这是他第一次忘带手机,结果家里人打电话就联系不上了,老妈又正好在开会,辗转几人才联系上我。也许这就是天意。我心里也没有特别难过,就像外婆病逝那次一样,不免有些厌恶自己。我总觉得自己有些不太正常。只有当老爸接了最后那通电话后再也抑制不住情绪,靠边停车后开始啜泣,我除了轻轻地抱住他的肩膀之外什么也做不了的时候,眼眶才有点湿润。但估计那也是因为看见老爸难过——我第一次见他哭得这么伤心。

不久前老爸还说起我出国交流之前要回来看下奶奶,还说假如外婆能知道她一定会觉得很骄傲;但是奶奶,她可能不懂出国意味着什么,她也会觉得,很好。

现在一切都变了。

也许这不全是我的错。我和几位老人相处的记忆都停留在小时候,大了只是回家探望,就是见一见、说几句话。

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老人们全都不在了。

2013年3月9日

没人告诉我老人去世的时候手是弯曲而僵硬的,也没人告诉我她的皮肤会那么暗黄那么混浊像极了一尊蜡像,也没人告诉我法师们的程序那么繁琐、那么辛苦、冗长又无聊以至于差点让我忘了这是在办丧事。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最好不是。这几天都快成傻子了,总想些有的没的。

最近我一直在观察爸妈,他们的责任太多了,要考虑的事也太多了,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个好榜样。有时两个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赶紧一起合计合计,然后勇敢地去问去做,因为女儿在看着他们呢。

我有时候想,如果我够叛逆、够大胆,我应该会完全脱离父母自立根生什么的,可能跑到别的国家去(注6: 我那时候很喜欢澳大利亚,所以当时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应该想的是那里)。我应该至少会谈一场恋爱吧(注7: 这个可能性仍然成立,只是第一步还没迈出去)。但结婚,这个嘛……我大概就属于那种会悔婚或者逃婚的人。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做个母亲太——不——容——易——了。

我知道没人天生会当父母,都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但一路走来,我发现爸妈学了很多,改变了很多,我不确定自己能吃这么多苦。而且我也不认为自己能做个好榜样。还是知难而退吧。

P.S.小孩儿对我来说就是个噩梦。

2013年5月19日

我忘了多久没有这种感觉了。那么投入,努力记住每一个画面。也不是说In the Flesh剧本和制作有多了不起,只是它正好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我眼前,钻进了我的脑袋里。其实它更像一部僵尸题材的家庭剧,但有一定的深义,还有一点正能量。每次我看到Kieren崩溃的那个镜头我也就跟着崩溃了(注8: 第一季我看了不下四遍)。现在我还听着Keaton Henson的歌,偷偷地流着泪(注9: 不得不说,剧是好剧,但是插曲……做背景音乐是绝配,单独听的话……我现在不太能接受Keaton忧伤、冰冷、飘忽不定的嗓音了)

为什么人们非要找到一个可以责备的对象,非要那么努力试图让生活回到原来的样子呢?很明显已经回不去了啊。为什么不心怀感激、心存希望,尝试从当下好好地开始新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有那么多的暴力和伤害?

虽然看上去In the Flesh已经完结,情节处理得也算可以,我还是希望有第二季。不全是因为找到了一部可以放肆流泪的电视剧——我想看到更多PDS试着融入常人生活的故事。

(注10: PDS在剧中的全称:Partially Deceased Syndrome。后来确实有第二季,但是没有第一季那么催泪了。不过看到Kieren可以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也还不错)

2013年8月24日

快!快来一个人采访我!

Q:你觉得你的父母怎样?对你好么?

A:当然好啦。我的父母是正常人,哪个正常的父母不对自己的孩子好呢?而且他们结婚生我的程序比较领先,属于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年轻父母。观念也与时俱进,是开明的类型。他们尽可能给我提供好的环境和各种机会,只是我不懂珍惜。

Q:你最讨厌父母哪一点?

A:其实也说不上讨厌,就是不爽(注11: 我肯定撒谎了,照当时这种日记风格,我一定是讨厌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而且这种想法是阶段性的,目前我最不爽的是他们总觉得大学生应该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大学生不应该说那么多“不知道”(注12: 现在他们觉得,在汽车行业工作的人应该通晓关于汽车的一切)。还有就是看视频的私密性。他们总怀疑我是不是在上网干些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所以他们一过来我就要关掉。其实我就是觉得看自己喜欢的视频和听自己喜欢的歌一样,是很私密的事情。我不会拒绝别人与我分享,但我不会轻易与别人分享。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喜欢的风格不同,如果别人听了或看了不喜欢,对别人是不好的影响,对我自己也是(注13: 这是当时脆弱敏感期的想法了,现在无所谓啊,只要我坐在驾驶座上,我就是老大,我就能放我喜欢的歌;不过这也意味着,当我坐在副驾时得陪着老爸单曲循环降央卓玛的《那一天》)

Q:你最讨厌自己哪一点?

A:我一直都没勇气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注14: 其实当时我肯定也说不上来“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究竟是什么,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都听从父母的建议。而且我一直有畏难情绪。你受得了一个人嘴上说很紧张,但又一大早开始上网,说好要看的书被丢在一边,不想任何对策,脾气又不好,还不愿和任何人倾诉吗?

Q:你和父母沟通有问题吗?

A:没有大问题。只是他们总希望我对他们敞开心扉,而我总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总有些事我绝对不会跟他们讲的。还有老爸的教育式聊天。你明白吗?当你不小心问了句蠢话,他不会直接告诉你说错了,他会说:“啊?什么?没听懂。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然后他再很鄙视地指出你的错误。他要求你的问题精准无误,完全符合他的标准。这也太难为人了吧!

Q:你平时乐于教父母使用一些高科技产品吗?

A :我没有很乐于做这事。但是,也没什么选择。家里就我一个学理的,凡是买了件新的家电就默认我先去看说明书。搞定了再教他们怎么用。过程很艰辛……

Q:怎么说?

A:他们总是容易炸毛,嘴里嚷着“什么烂东西,不要了!”然后就走开了。像耍脾气的小屁孩儿一样。我讨厌小屁孩儿。

Remark:大学是我心理迅速老化的阶段(工作第一年和同事聊天,做了个心理年龄测试,结果是35岁)。见识了人情冷暖,生老病死,也明白了父母其实也是普通人。这看上去是所有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可能只是我的成长轨迹和别人不太一样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