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勿忘初馨

【诗词知识连载】学诗百法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109人  上官馨儿
【诗词知识连载】学诗百法

第三纲  字句

学诗百法之十八 研究点眼法

作诗点眼,犹之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皆失。故学诗者既知炼字造句矣,又不可不知点睛之法。眼要挺要响,用实字则挺,用动字则响。全在下笔之时,细细揣摩。五言诗之点眼在第三字,七言诗之点眼在第五字。举例如下:

五言点实字眼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五言点动字眼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杨柳梳烟碧/茶□架雪香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

七言点实字眼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风传鼓角霜侵战/云卷笙歌月上楼 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飞 东岩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残客未回

七言点动字眼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平地风烟横白鸟/半山云木卷苍藤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整晨妆对晓风

学诗百法之十九 指示正格法

五言律绝与七言律绝均有平起仄起及押韵不押韵之别,前已详言之矣。然其中又有三法,一曰反,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系仄仄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系平平起是也。一曰粘,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亦平平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亦仄仄起是也。一曰应,如五言首句押韵者,为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七言首句押韵者,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末句之平仄与首句相同是也。凡合乎此等平仄者,皆谓之正格。兹将唐诗三百首中选录五言律绝七言律绝各二首于下: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寻芳歇,王孙自可留。(五律之合于平起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五律之合于仄起者)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五绝之合于平起者)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五绝之合于仄起者)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七律之合于平起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七律之合于仄起者)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七绝之合于平起者)

贾生 李商隐

喧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月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七绝之合于仄起者)

(待续)

【诗词知识连载】学诗百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