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浅谈

文\伊人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这段名句来自法国作家杜拉斯.玛格丽特,本书主要描写法国少女与富商华裔男子之间的爱情。本书也被称为是作家的自传,缠绵悱恻的爱情中穿插着那个时代人性的冷暖与时代的变迁。
而年老后还有人会这样去夸奖,可见这样的爱是多深?
很多人喜欢杜拉斯是因为她的文字里有能入心的真诚。而我听说杜拉斯则是在看王小波《一直特立独行的猪》中王小波曾说过他很欣赏杜拉斯的行文。记得有一次恰好看到此书便买来看。结果成了杜拉斯的粉丝,每次写文总会想起她的文字来。
我一直觉得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能穿透我们的灵魂与我们共通。而文字的救赎,也是它对于我们的馈赠。很多的名家大作流行于世,一定有它独特的吸引力。我爱文字。欣赏名家的生活方式。
正如我最近一直在看的席慕蓉的诗集,比起北岛的诗,席慕蓉的诗集里有着她对于这个世界以及青春独特的体验。她的文字可以让青年男女有共鸣,在于她对故乡的情感对爱情的纯情。
我看过很多人对于《情人》的解读,我读过《情人》很久了,而我也一直以来想写关于这本书的文字来记录。可惜久久未能下笔是想着不能随意来解读我喜欢的作家,而杜拉斯的文字,我也一直想写的更加完美。无奈,今日还是想写点来阐述阐述。
比起鲁迅先生《我的失恋》中“由她去吧”的讽刺,我更喜欢茨威格与木心先生的爱情观“我爱你,与你无关”。
在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痴情的邻居女孩从初见到死爱的从来都是住在隔壁的男子。而这个男子从来都不知道。有人会讽刺这个女孩固执的爱,可是在爱情里谁又会全身而退?我欣赏这个女孩从一而终的深爱。
“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书桌上的那只蓝花瓶上。花瓶是空的,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第一次是空的。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觉得,仿佛一扇看不见的门突然打开了,股股穿堂冷风从另一世界嗖嗖吹进他安静的屋子。他感觉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我喜欢茨威格在文末侧面的烘托,这种转折更加显露了这个女子的深情。而在《情人》中同样的有这样的深刻。
直到后来华裔富商娶了别人,而后来他去法国。依旧还记得在渡口初次遇见的女孩。电话里“他说他爱她直到他死 ……”这样的深情,有几人可以做到。我们在感情里,从来都是试探,对于爱,我们欠缺太多的理解。
“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与你白头而死。 ”杜拉斯关于爱情,是这样的认知。在她的文章里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她。
我所追求的爱情,便是那个他可以给我爱与自由,而我们在灵魂里也是有着默契,有着舒服的相处模式。
而你呢?你所求的爱是怎样的?
我喜欢杜拉斯,喜欢《情人》,对于文字,我一直都是探寻者,像个寻宝的孩子,而在文字里,我终于与那个自己相遇,我们才拥有了我们。
我觉得女孩子就该拥有自己的灵魂与自由,不要被爱束缚,不要做生活的奴隶,做最真实的自己,然后,去爱自己,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