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建立咨询师的儿童观
破冰 — 齐千
只要你不放弃,我会一直陪着你们—大李。拉紧彼此的手,一个也不落下。大李为了教育咨询师的课程画了一幅画,意趣来自大李老师的导师说我们即使只有像萤火虫那么一点点萤火微光也要捧出来去温暖这个社会。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小小的萤火虫,当我们汇聚在一起就能够形成一条光的河流。
你是如何理解教育咨询师的?你选择教育咨询师的初心是什么?能够更好的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孩子,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完善自己,帮助孩子。
教育咨询师:帮助大家教育孩子养育孩子,帮助那些由于还不懂得孩子,不懂教育的家长,自己做错了或者说给孩子帮错了甚至是给孩子帮出问题的人们提供帮助。
孩子身上容易发生的问题。 第一孩子不能好好学习,第二孩子身上有很多问题,长大之后会不会适应不好,在群体当中不被别人喜欢,获得生存的机会就小。出现问题时一方面孩子痛苦,另一方面家长也痛苦。孩子痛苦不会表达,家长痛苦自己是知道的偶尔还可以放纵一下自己。作为家长我们把孩子养毁了,不是说他创造不了什么价值,不能赚到很多钱,养活不了自己而是他的内心是不愉悦的,一个人从小痛苦自卑不自信焦虑恐惧,这些因素好比是一颗小小的种子随着年龄的长大而长大,人肯定不会为了痛苦而活着,如果过的不幸艰难有些人就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生命。如果这些问题刚出现或是孩子还是童年的时候我们就及时帮助了家长和孩子把问题解决了那么家长透有我们的帮助,让家长习得如何去帮助孩子,未来不管这个孩子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创造性去帮助孩子,因为他借由你的帮助懂得了孩子懂得了窍门。那么孩子长大步入社会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帮助到孩子,留到他们成年了,会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破坏社会的,)。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如何让自己生活在美好的田园当中,生活在美好的社会中,我们也会幸福,我们每一个人愿意去创造这些东西。等哪天我们老了可以过我们想过的生活。
大李把《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中的学校在现实生活中去践行,把一个理想的教育从蓝图搬到现实生活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决心勇气力量,其实非常需要智慧。
我们以什么样的观点看待儿童,我们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帮助儿童教育儿童,孩子未来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以这个观点看待儿童,这个观点是哪来的?如果孩子是花朵,他就永远是开着的,如果花没开,不好看,花一败孩子就出现问题了,如果把孩子看成麻烦,我们就会烦他。
我们有没有预备好走这条路,我们是人会有没有心力的时候,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没帮对,或者没有把握的特别精准,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对自己失去信心,还有他人的不理解,遇到这种情况请你咬着牙坚持一下,请把你的感受分享在群里,彼此支持鼓励,把这个事业做下去。
为什么教育咨询师的基础是正确的儿童观?怎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儿童观。正确的儿童观是什么。正确的儿童观来自《儿童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学圣经。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儿童观作为标准,没有一个确定的经过全世界验证的儿童观,来回摆就会朝向反方向发展。
多国儿童观——大李影音讲述
法国导演拍摄的电影《阳光宝贝》选取了四个国家,非洲原始部落、外蒙古、日本、美国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从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我们能看到儿童观的不同,也许他们从不知道儿童观这几个词,但从他们对待孩子的行为和方式上,我们能看到他们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儿童观。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一定是儿童观不同。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是如何对待儿童的。
非洲原始土族部落:只是用木头棍围了一个地方只有房顶没有墙,非洲不冷不需要房子,在这样一个房子里妈妈生了一个小宝宝,两只手把孩子掐起来摇晃。只要孩子哭全世界的大人都是摇晃孩子不管是落后的非洲还是先进的用电动摇椅的日本,因为宝贝在妈妈肚子里妈妈一活动他们就是左右上下摇晃,刚出生的宝贝都喜欢摇晃,跟在肚子里时一样。为什么儿童感受到在胎里的熟悉模式就会安静下来,为什么?他们床铺就是皮子盖着厚厚的粗布,孩子不哭了妈妈把乳汁喂到嘴里,孩子和妈妈是裸体的可以肌肤接触,听到妈妈心跳,孩子没有一出生就放在塑料箱子里和妈妈分开,这是所有的动物最原始的状态,宝宝一出生妈妈就在身边,舔她抚摸他照顾他,让宝宝第一时间感受到母亲的爱和安全。宝宝会走路之前时刻在妈妈身上,人的身体是最柔软最舒服的地方。孩子吃饭睡觉都在妈妈的身体上。如果孩子时刻在身上会有什么问题吗?我们周围的很多月子里的孩子就放不下呢一放就哭,一家人被折磨的死去活来,是什么原因呢?而非洲就没这个问题。
蒙古游牧民族:住蒙古包,孩子出生就称重,越是文明越会做一些非文明的事,难道我们不称重宝宝就不能很好的成长吗?用布紧紧的绑住孩子,包裹的像个木头娃娃像个犯人一样不能动只有头可以动。其实人家在子宫里不是这样的是可以动的。是什么样的观点要他们这样把儿童绑的紧紧,成人觉得很安全,孩子是什么感受呢?孩子要出院回家了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抱着孩子,没人扶。我们的身边的孕妇生产之后都是被家人搀扶着的,都是人都是黄种人。是什么观点让他们这么对待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呢?
教育和科技以及生活经济发达的日本:大城市中一个漂亮的孕妇,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可他们在刚出生婴儿的脚心写字,嫩嫩的小脚那么敏感,即便是我们走了四十年路的老脚拿着笔写字他能忍耐多久,这对孩子来说是折磨。婴儿刚出生时,即便是布碰到他们的身体都像刀割一样疼,只是没有一个婴儿诉苦告诉我们。这么敏感的感觉器官他们在上面写字,家长为什么这样做?写完之后美丽的妈妈笑了,他们是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能说他们不爱孩子,孩子躺在那,家长不断触摸她的小手,一直注视孩子的脸,人在吃饭时要坐个舒服的姿势,吃饭是人类最本质的享受,孩子吃奶也一定要有舒服的姿势,软软的脊椎骨完全支撑不起他的身体,任何国家的妈妈都会把他的脊椎骨好好托在臂弯里,两只手好好托着,绝对不会让孩子坐起来,日本妈妈却让孩子坐着吃奶,孩子的脖子完全支撑不起大大的脑袋,好可怜啊,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他们的孩子的呢?
大家都觉得很强的美国:当宝宝出生时全身裸露,只有纸尿裤,离开了子宫,必须要认知到来到了一个不同的地方,必须要发现认识,不能骗他说用一块布包裹说还在子宫里没有出生,人类是这样一个生命,积累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有转折点,他在妈妈的子宫里积累了九个月,现在有一个转折点离开了子宫,我们如何用一块布让他们觉得还没有离开子宫呢,那块布和子宫是完全不同的。美国妈妈与非洲妈妈类似,又有那些不同呢?既回归了自然的本质同时又保证生命绝对安全。美国妈妈生产之后坐起来,手托着孩子,用另外一只手遮挡强烈的光,她也不穿衣服裸露的与孩子肌肤接触躺在一起,给孩子安全感。
通过以上四个视频,我们看到四个宝宝的国家相距很远,都是宝宝刚出生,爸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对待孩子的方式有所不同,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对待孩子?儿童观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不同的方式代表不同的理念,文化差异。我们要以什么样的儿童观去做咨询,是不是要以一个验证过的正确的儿童观去帮助别人。我们要学习正确的儿童观,学习基本的发展心理学基础。人类发展的规律是一样的。
2-3个月不能爬不能自己行动
日本:爸爸看孩子一只手打着电话一只手拿着铃快速的摇,日本孩子爷爷看着电视不管孩子,东西都捂到脸上了也没发现。
非洲:宝宝口欲期,抓到什么啃什么,妈妈完全不会约束。妈妈把孩子背在身上干活,跟着妈妈一起摇晃就睡着了。非洲妈妈不断的跟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非洲的宝宝也到了口的敏感期,妈妈完全不干涉,妈妈做事情把孩子背后背上,妈妈摇晃孩子跟着摇晃,摇睡着了,摇晃也是在感知之中,在运动体验中,和妈妈在一起,和别的妈妈在一起。
蒙古:爸爸光着膀子躺在宝宝面前。妈妈给哥哥理发,宝宝躺在床上哭,哭就哭妈妈没管他,哭会就不哭了。妈妈对他需求的反应实际上对孩子将来成为成人的心里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妈妈给他手上绑个绳子,给他一点乐趣,手动绳子就动。皮亚杰说儿童为了维持有趣情景而不断重复某个动作,但又说儿童会习惯化,对一个东西经常看就不感兴趣了。儿童为什么要看为什么要维持有趣情景呢?全都是为了大脑发展。
美国: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孩子观察人类的日常生活。宝宝口的敏感期,见什么啃什么,啃奶奶的手,奶奶就给啃。,奶奶没有说脏死了不能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小到大不同的地域不同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比较一下四个国家的爸爸妈妈对待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如何才是正确对待儿童,怎样对待孩子更好,什么是标准。我们总结出来了,只要对将来的生活,生命有好处的,就是正确的。对人将来的生存生命有破坏作用的就是错误的。如何做才能保证无论在那个地域,哪个国家什么样的经济状态下都使得孩子将来没有问题,遇到困难能够以一个正确方式,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式克服困难。
第一,在这几种对待孩子的方式当中,怎样对待孩子更好?怎样的方式是正确的。你认为有没有正确的对待方式。还是都一样差不多,什么标准是正确的。我们要如何判断。
需要了解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有了基本的发展心理学基础了才有能力去的判断那种方式更好,那个更有利于孩子,那个把孩子帮到反方向去了。作为教育咨询师需要发展心理学为基础的。不同的国家,人类发展的规律是一样的,用正确的验证过的儿童观去帮助孩子,学习基础儿童心理学基础。
教育咨询师的使命:帮助孩子。在帮助孩子的时候需要有智慧,我们要用高级的方式去帮助孩子。
通过解析《狗脸岁月》去感受一下我们未来作为一个教育咨询师我们所要承担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看一看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情况,我们要帮助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妈妈重病,哥哥弟弟。弟弟很善良,希望妈妈像原来一样对他们笑,他太喜欢妈妈笑了,早上他把面包做糊了,端给了妈妈,即便是面包做糊了孩子的心意在,值得妈妈去鼓励,如果妈妈一直能鼓励,他就能很好的照顾别人体贴别人,如果能很好的体贴别人照顾别人,他将来在人群中就非常受欢迎,得到生存的机会比较容易。此刻妈妈坐在床上看书,没好好的看孩子一眼,而孩子注视着妈妈,满心都是爱。他想吸引妈妈的目光,他担心妈妈看书多了会得病。但又不能直说,就用了一定的方法吸引妈妈目光,如果没有解决好老大老二的关系,哥哥一般会欺负弟弟。妈妈指责面包糊了,是这样有力气怒冲冲的把面包扔到垃圾桶,又要回去躺着,这时候看到孩子端着牛奶的手发抖,端着的牛奶喝不到嘴里去了这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而妈妈说“好好喝”,难得他是自己不想好好喝吗?妈妈越说,孩子手抖的越厉害。只要有人盯着他看,他就无法把一杯奶喝到嘴里,已产生心理障碍,这个心理障碍是怎么造成的?难得就是一个喝奶的事情吗?如果这个心理障碍是很重要对生命有很大的影响,比方说别的事都能干好只是没办法端着杯子喝奶,对他来说为此而自卑。我不能很好的把奶喝到嘴里,我的手发抖,别人会嘲笑我的,我们会在别人面前放大别人不知道的我们自己认为的那个缺陷,而且让我们感觉到不如别人。这时候哥哥觉得好玩,只要别人一直盯着他,他就无法把一杯奶喝到嘴里。哥哥越说别撒了,他就越不能够做好这件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小时候喝水喝奶的时候会撒,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大人就好盯着说别撒了,盯出来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这个孩子在哥哥和妈妈给他营造的这种环境下,他受到心里折磨心理出现障碍,而没有被帮助的机会,使得这些问题积压下来,将来会成为他人格的一部分,最后始终没办法喝到嘴里,实在喝不下去可以放下牛奶不喝,但是肯定不喝也不行,比方说哥哥妈妈逼着他把奶喝完,最后就只能把奶泼在了脸上。假如有机会不在哥哥妈妈的盯势之下,有可能能喝到杯子里的奶,当出现这个问题,在他心理是多么困惑,大人会怎么看,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糟糕。如果早上我们的孩子把奶洒了,我们会怎么做。
此刻看到这个孩子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办法帮他解决?如果能帮助他解决方法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确定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认为我们是正确的?
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出现了类似问题的孩子,去帮助他们的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出现了让他们接受不了的行为,这个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从原因下手去帮助这个孩子。
所修之道是什么,孔子说本立而道生,我们没有咨询师之本,那么我们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处在苦难中的孩子,如果不懂他们,我们能不能看出问题所在,能不能感受他们。孩子处在泥潭当中,脖子鼻子眼睛,不是一下子就陷入沼泽,等到老了回忆所受到的苦难只是不能很好的喝一杯牛奶。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孩子,我们会怎么做。1仁爱,深度的换位思考把自己变成孩子去体谅他的处境,内心能不能升起一份仁爱之情。我们放不下这个孩子要把他帮出来。如果整个民族都是这样的孩子,孩子慢慢长大,他们成为民族的担当,那么整个民族会是什么样子,还会的一个伟大的民族吗?
2阑尾炎的比喻,我们非常爱你,但我没有做过这样的手术,现在我要给你做手术。你会怎么样。必须专业,专业知识要精进,不断策励自己。
3修炼我们的坚韧不拔,耐力。在帮的过程中没有达到人家想要的结果,人家说一些不中听的话。不管别人信不信,我知道我朝向那个目标,当别人对我们提出质疑的时候,不断修炼内在,让心更平静,更加调柔,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
思考,我们有没有下定决心做这件事情,如果做怎么完成第一期的学习呢?如何规划一步步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