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塾》

2018-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京派代表作家,生于荒僻而又风光如画、富有传奇性的湘西凤凰县,一生致力于描写湘西的生活风光。因祖母是是苗族人,父亲是汉族人,母亲是土家族人,所以他身上流着三个民族的血液,这或许是给他的写作带来特殊气质和多彩幻想的原因之一。

《在私塾》一文,以沈从文自身的经历为观照,写了逃学大王“在八岁上学以后”,因受不了私塾的呆板严厉和先生对孩童思想的束缚,所以时常逃学出去玩的故事。

对沈从文来说,湘西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活比在私塾读书有趣多了。小说开篇即以“君,你能明白逃学是怎样一种趣味么?”的方式,表现出作者语气的轻快和内心的神气劲儿。在幼时的沈从文看来,“在私塾中这人不逃学,老实规矩的念书”,不是有病就是呆子;如果父母想尽办法威逼利诱,还能想方设法不服管束的小孩,才当是心智顶健全的孩子。逃学的趣事非常多,有戏看,有澡洗,有鱼钓,有船划,还可以赶场,趣事 真是无穷尽也!而不逃学呢,除了背诵温习,还得提心吊胆的忍受先生时不时就会落下来的戒尺威力,两相比较,对生性好动的沈从文来说,即使闭着眼也知道如何选择。作者笔触原始活泼,极富灵性,在他的描述中我们几乎能够想象到他的童年过得是多么的酣畅淋漓令人难忘,仿佛也想跟随他的脚步去感受一番逃学的无尽快乐,但是,作者亦曾在小说末尾说道,“我是无学问的人,不拘到什么研究学术机关去想念一点书,别人全不要,说是我没有资格,中学不毕业,无常识,无根底,这就是我在应当读书时机没有机会受教育所吃的亏”,“现在的教育制度,不是使想读书的人随便可读书所以高深的学问就只好和我绝缘,这就是我玩的坏的结果了。”一文读罢,合上书页的瞬间,不禁对沈老产生了淡淡的心疼之情。因为我可以很轻易的想到当初沈从文先生在北大求学的艰难,也可以很容易的想到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刘文典先生对他的鄙视有多么的扎人。所以,我想《在私塾》一文不单单表现了沈从文先生对儿时生活的无限怀念,对乡村原始生活的无比赞美,也表达了一种对自身因时常逃学而导致文化程度不够的淡淡后悔和遗憾以及对和他一样有逃学倾向的学子的谆谆告诫。因为沈从文从小被冠以天才称号,而我们没有,自学成才的几率好比鱼跃龙门,成功之路如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如果不想在未来后悔,就得拾起名为“踏实勤奋”的小桨,努力地往前划。

沈从文先生的文幽默而不失淳朴,自然而不失精致,季羡林曾说,“在所有并世的作家中,文章有独立风格的人并不多见。除鲁迅先生之外,就是从文先生。”沈从文也自提墓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我。”我想,能够不断思索,不断更新自我理解与认识,是沈从文先生能够特立独行不俗于世的原因,也是他的湘西世界在今天依然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他的写作风格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在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的文章在今后的历史长河中也仍将不断熠熠生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