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花何曾迷人眼 第三章 志愿风波

高考很期待,也很害怕,但终究还是来了。那时候我每天给蓁蓁买早餐,有时候是粉蒸肉荚膜,有时候是肉饼,有时候是妈妈做的营养早餐。那几年最流行蒙牛酸酸乳和伊利优酸乳,其实也没啥特别,就是广告多而已。我每天都给她送优酸乳,其实那是妈妈当时买给我喝的,我很少在家里直接喝掉,大部分时间都是带去给蓁蓁了,自己舍不得喝。蓁蓁说从那时开始,她就喜欢上了喝酸奶。那一年的高考如期而至,那两天都下着雨,雨不大,但是路滑。我们县城也不大,于是大家相约去考试,我和她约定好一个原则:来回路上不谈学习,不谈考试考得怎样,放松身心,全力以赴就行。
紧张有序的考试结束了,接下来就是一段毫无压力,没心没肺的自由时光了。我和蓁蓁骑车沿着汉江边走边玩,去了一次她们村子,为什么不去她们家里,因为蓁蓁不让去。她说现在都还小,不想带男生去家里,担心引起邻居们非议。我也理解,形式不重要,只要能和她在一起,啥时候去她家里都行,在我心里,蓁蓁就是上天赐给我的完美爱人,她是我的。过了几天,我们又约着去我老家看看。我老家房子还在,也能住人。那一次特别搞笑——到我们家院子时已经天很晚了,我们打开门就休息了,骑行一路上风景好,空气好,但是很累。不知不觉一觉睡到大天亮。
第二天早上,我们都饿了,可是当时家里很久没有住人了,只有一些土豆粉和调味品,其他啥都没有。距离镇上还有一段路程,买饭不现实。我就给蓁蓁煮了一碗土豆淀粉汤,说是汤有点过了,里面什么都没有,黏糊糊的,白花花的一碗,放了糖进去 多少算有点味道了。我给她端过去,她喝了一小口,剩下的怎么也不喝,我自告奋勇一口气给解决了。离开时才惊险呢,我们家周围都是邻居,只有东边是稻田,有一条小路,房子后面是大马路。为了不被邻居们发现,我先把车子推到马路上,让后让她从院子东边的小道出去,约定在五分钟左右的路程处等我汇合,然后一起回县城。
当我把她刚送走,返回来锁门时,尴尬的事情来了——邻居成林大哥今年没有出去打工,在家里呢。他看到我们厨房烟囱冒烟了,就过来看看,刚和我打了个碰面。多年不见了,他邀请我去他家里坐会喝水,吃个午饭。我无法答应但又不能直接拒绝,于是乎 ,我只能口头答应下,让他先回,我一会过去。等他离开一会,我马上锁门,也从东边小道上到马路上,然后去和蓁蓁汇合了。在爱情面前其他的都得让道,成林大哥对不住了,以后回来再去你家看你。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接下来就是估分和高考成绩查询了。当年最大的痛苦是要根据自己的评估分数来报志愿,而不是当真正的成绩公布后再报志愿。我给自己估了550,她估了560,很明显她很保守,我太激进了。马上要上报学校了,她还是不改估计的成绩560,而我降低了10分,报了个540分。 我报的是西安邮电学院(现在改名字叫西安邮电大学),她报的是西北大学~。我们约好了以后在同一个城市上学。
原以为一切都很完美,按计划进行,然而并不是这样。志愿临交上去的时候,她没有和我联系,我也找不到她。等第二天志愿填报结束后,她找到我,说有事情和我说。她很少这么严肃的说话,我还有点不适应。她说她和家里人商量学校的事情,他爸反对她报考西北大学,希望她能去自己曾经当兵的地方——江西南昌,上大学。而江西最好的大学就是南昌大学,所以她改志愿了。我当时就想发火,可是发不出来。我是她什么人?人家为啥要听我的?家人和朋友谁重要?我沉默了,几分钟后,我调整状态回复她——没关系 你有选择你喜欢的大学的自由和权利啊 ,不在一个城市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你还是我最爱的女人,女友~。她笑了,如释重负的笑了。我的心里缺不是滋味。
漫长的暑假开始了,蓁蓁全家去武汉,南昌游玩了一圈。我也和猪朋狗友(我妈这样称呼的)们玩得疯狂,我到朋友家里住了一周,在那里我学会了游泳,撑船和撒网捕鱼,还挑战自己——横渡汉江。我们几个好朋友水上玩够了,再去山上玩,晚上打野兔,白天打枣,不亦乐乎。为了挑战意志,我们几个人还从县城骑行到市区。那段时光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8月渐行渐远,9月到了,开学的季节,也是分离的时间。大伯送我去西安上学,她爸送她去南昌大学。临行之际,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嘘寒问暖或挥泪告别,只是简单的窃窃私语一番,就在车站分别了。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手机,只能等她到了安顿好之后用宿舍电话保持联系。可是我一刻也不愿意等,到了学校,安排好起居后,送走了大伯,我就开始给蓁蓁写信,那时候叫情书。千言万语写不尽我对她的爱和思念。当确定好她的收信地址后,我第一时间把信发给了她。那天的情景可以用这首诗来描绘:
长安城里见秋风
欲作情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下楼临发又开封
第一次对于离别和距离如此憎恨,没有蓁蓁的日子,我很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