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

有的人是走错了路,有的人是找不到方法

2017-05-23  本文已影响147人  秋叶大叔

先发一张养眼图。

1

这是我上周末上海两天新媒体培训现场和美女的合影。

是李海峰老师为DISC学员安排的包团课,先晒一张大合影。

他们手里那的黄色的书是我们讲师团的《新媒体营销丛书》。

嗯,晒一张能看清楚书名的。

丛书系列第一套6本完成,还有2本很快出版,还受出版社要求,在创作另外2本书。

有人好奇,秋叶老师你为何要编这样一套书呢?很好卖吗?很赚钱吗?

其实出书本身靠稿费是很难赚钱的。我出这套书,差不多已经送了上千本,加上我请人做PPT课件,写教学大纲,做案例,都是我自己付费的,稿费一分钱还没有拿到,我已经倒贴了近3万。

那是为什么呢?

是为了留住团队。一个人是做不成事情的,要做点大事情,必须有团队。我们很多小伙伴,都是通过网络认识,产生信任和认同,但如果总是停留在这一步,等各自注意力一转移,就各奔东西去了。

要留住人,你就得找到事情给大家做。这件事,大家还能付出有回报。

我们这群人不太可能成为创业团队,但都是新媒体一线实战人才,那么一起合作写书,是一个好选择。

高校需要一线实战人才写的书,也需要我这种了解高校教学要求的人来主编把关。我也可以借助出版教材的机会,让小伙伴有机会署名出书,赚一点稿费。

更重要的是,书一出版,跟着就有课件制作,教学培训,改版升级,各种机会就会跟着过来了。

有事情做,又有合理的回报,团队感情又好,大家自然都愿意在一起合作。

只要这些人才都留住了,还能接受实际工作的考验,我就能在时机恰当时,去带领团队抓住下一个机会。

有些人创业,想招兵买马,找不到合适的人。这很正常,没有磨合过的人,想合适都很难的。

要找对人,就得很早开始留人。要选对人,就得很早开始试人。

怎么试?怎样留?——找项目一起做。

有了长期的项目合作,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看美国大片《激情与速度》,拍到第8部了,团队时不时还得搞点事情,这叫感情培养。

这就是方法论。


2

很多听课的学员,想做新媒体就是走错了路。

很多人问我如何做新媒体?

请问你是做什么行业?

我想做培训师。

那么你一定见过很多成功的培训师。

是的。

你见过几个成功的培训师,天天写微信号的?

呃,还真是很罕见。

那你写微信号目的是干什么?

做个人品牌好做培训。

得了,关掉你的微信号,有这时间好好磨课去。人家培训师是课讲得好才出名,不是靠文章写得好。

你看,这就是路走错了。

还有人做各种线下培训班的,比如画画。我和他们对话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你一定见过很多类似的培优机构或者招生机构?他们规模不大,但每个月总能开班,也能赚点钱?

是的。

他们很花力气做新媒体吗?

好像不是。

那你不去研究他们做了什么招到人的,你写微信号干嘛?

我想写微信号加粉导流招人啊?

好吧,你直接去目标人群多的地方发传单更快。

这也是走错路的。

做任何事情,想清楚你的目的,其实成本计算就变得简单了。好多人都忘记了,你的工作目的是你的事业成功(赚钱),而不是你要做一个新媒体个人品牌。

做个人品牌是要持续投入的,做事业是要持续赚钱的。

两件事一般情况下都是互相抵触的。等赚到钱,再砸钱做个人品牌,效果好见效快。

看不清这一点,很多人就会犯糊涂,绕着圈子走远路。

还有人不服气,秋叶老师,你一边建议我们去研究市场,研究业务,研究同行成功做法,不要做新媒体,那为什么你还告诉我们你开头条训练营,大家都应该报名?

不管你做哪一行,需不需要一个特别的标签?让别人对你印象深刻一点?

嗯,我需要。

如果你说你是一个培训师,你是一个校长,你是一个手艺人,中国吃这碗饭的人很多,你会很特别吗?

有点难。

那如果通过学习头条,集中精力花一段时间,争取让你的文章阅读量有机会破10W+,甚至100W+,你回头告诉别人,我是发过10W+甚至100W+文章的培训师,请问你要不要这个title?

要!

那你还犹豫什么?

我报!

好,你马上点【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