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
开宗明义,薛教授在扉页上面就写到:我的愿望是,每个中国人都能体验经济学带来的乐趣,具有经济学思维。
你会发现人类面临着四大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 赖,需要协调。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制度安排,无一不是为了适应 四种基本约束而衍生出来的。我们就循着这种约束的内在逻辑,开始 扎稳打地前进。相信读完本书之后,你对自己身处的世界会有更深刻理解。
第一章 稀缺 为何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印象深刻的内容:
1.《战俘营里的经济组织》的故事表明,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有交易就有价格,有价格就有波动。经济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哪怕是在战俘营里都起作用。
2.马粪争夺案的故事。人们谈到公平与效率时,总会说要么是公平优先,要么是效率优先,两者此消彼长,互相对立。
马粪争夺案的故事是鼓励创造财富还是鼓励对财富做标记?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社会才会越来越好。公正背后是效率的考量。
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猎心起,不能顺手牵羊,这是一种朴实的公正观,每位负责任的家长都会向子女传授这种观念,但在这种公正观背后却是效率的考量,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这种消耗越大,资源的净值就越低,社会的道德规范越是能够帮助降低,这种消耗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3.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1)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比较和选择的学问,一个人要做出正确的选择,首先要把比较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天平两边去比对,而经济学要教给大家的是在比较的时候,不仅要看见那些看得见的东西,也要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2)是否能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是一个人有没有受过好的经济学训练的重要标志。
3)破窗理论的故事。一个顽童把窗户打破了,窗户的主人就要去买玻璃,这将刺激玻璃的生产,制造玻璃的工人完成了订单,有了钱就可以去买面包,面包工人又可以去买衣服,这样就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破产理论的支持者说有破坏才有进步,多难兴邦,破坏本身就是好的。
几个破窗理论的变种,
国家发展。说的是有些国家走了很大的弯路,做了很多错事,但回过头来看,发现幸好当时做了错事,这个国家才有了后来的发展,比如德国经历了二战,日本遭遇了原子弹的轰炸,所以后来才发展的很快。
变种之二工人就业。是关于工作机会的,这种说法认为老人不早点退休,不把职位让出来,年轻人就不会有工作,如果机器太好的话,机器就会替代工人功能,就没有工作可做,可见老人工作时间太长,过的机器太先进,对社会发展都不利。
变种之三节省物质。很多环保主义者反对用大量的塑料袋来包食物,因为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但作为经济学家说输热带用的越多,食物保鲜的时间就越长,食物的浪费就越少。
看见看不见的东西,要靠想象力。
在这些破窗理论的辩证中,看得见的是自然灾害人为破坏人的衰老工具落后等问题带来的就业机会以及花费掉的物质,而看不见的是替代方案所导致的隐形的净损失。认识破损,理论谬误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你经济学家自己往往也说不清楚,那些节省下来的时间,人力和资源能用到什么新的工作和生活上,而那些花费的物质又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力,要理解好这个问题,得靠一点想象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