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这条路成长励志读书

成长的“质变”,都有赖于这两个字

2019-03-01  本文已影响3人  安叔读书

叔本华: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南森: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相隔百年,一个崇尚生命意志的大哲学家,和一个饱尝冰霜的大航海家,发出了相似的感慨。他们口中的孤独不是独立,不是孤寂,不是脱离人群,不是汲汲于内心的荒芜,而是:独处。

1.

可以说,独自和时间好好相处的能力,在如今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它能给你的人生,带来很强的优势。

不管是“开荒种树藏功名,重拾话剧现异彩”的陈佩斯,还是“无敌是多么寂寞”的周星驰,再或是“用一生和美好独处”的刘若英,他们用态度、口碑和成绩活成了独处的典范。

这背后体现的是,即便在最需要流量和曝光的娱乐圈,独处为他们带去了的,只多不少。

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独处的人,会不会没朋友?

在这个社交“窄化”的时代,3分钟看眼微信,5分钟扫下微信群,忙于应付的你,只能提供低质量的社交,这换来的只是“微友”(活在微信里的朋友),而不是真正的朋友。

而懂得独处的人,会把用于过剩人际关系侵占的时间,投资到自己身上,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从而吸引更好的人。

刘同在38岁生日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以踮着脚尖去够一些优秀的合作者。能够得着,证明你实力和能力都到了。够不着,不用纠结,也不必懊恼,这只是证明你们不匹配。比起去够最好的资源,找到“最匹配自己”的资源可能更有效。”

这段话中的关键词是:最匹配自己;关键词中的关键词是:你是什么level。

2.

孤独和独处完全是两码事。

“孤”的核心是疏离、逃避;“独”的核心是自己;“处”的核心其实是接纳。

因此,它们组合后,前者是消极封闭的,而后者是积极开放的。就像心理学大师温尼科特所说:“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接纳自己和时间相处的状态、模式和光阴,才是一个人获得持续进步的关键,更是人生获得质变的基础。

“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到底喜欢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难找到的。

因为,我们会因从众心理,滋生精神压力;会因从众心理,变得盲目顺从。

《乌合之众》中讲: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

“诶,不对啊。我从小学到的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啊。”

这怎么解释呢?

很好解释。

在有具体目标时,有相关经验的人确实能起到“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作用。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社交,都是无目的且无主题的。要不然就是,每个人都自说自话,思考的主题根本都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儿。这就形成了大量的低效沟通和低效社交。

《好好学习》作者成甲的沟通策略,就非常高明。他和别人聊天时,一旦遇到概念,他都会先问“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之后再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虽然他日常是以“读书+思考”的模式来独处,但并不妨碍他是一个高级的沟通者。

独处能力能让我们与他人的人际距离,相互联结又绝对独立,恰到好处。

从这个角度讲,孤独是一种散漫无序的生活,而独处则是高质量的自我赋能。

3.

即便独处这么好,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要小心。

比如在生活中非常散漫的人,待着就是胡思乱想,吃吃外卖、看看电影、刷刷手机,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独处对这样的人来说就是灾难,还不错如和家人朋友待在一起。

再比如依赖性很强的人,出门丢钥匙、逛街丢手机,让这样的人独处,估计得破产。

独处生活,最考验理性,合理规划独处时光才是核心,最要不得的是让自己纵情玩乐。

那你适不适合独处呢?

咱们做个测试吧。

你给自己一天时间,就顺着自己的心意走,想干啥干啥。天毕,以30分钟为单位,回顾一下自己都干了啥,看看你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时间都花在了什么上面。

基本上,一个人的独处方式,暴露了他的思想、趋向和爱好。这些都会折射出他未来成就的大小。

善于独处的人,能够坦然面对时间和自我,深入思考成长的法门,在保持身心平衡的基础上,不断精进。

C罗的每日菜单、科比的训练表、博尔特被训练挤变形的大脚趾,这些连职业运动员都大呼“臣妾做不到”的日常,铸就了他们一次次的成功。

祭出他们的例子,可不鸡汤,因为他们和你同一时代。

4.

年均30万个小时,你知道这是什么数字吗?

这是日本某大型企业,所有管理层、员工用在“无效讨论”“无价值会议”的合计时间。低效沟通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日本的经济涨势,一转弯就被自己给泼灭了。

《重新定义公司》这本书中曾提到:“未来组织最重要的职能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

同理,善于自我赋能的人,在未来将更有竞争力。你是一颗被按在操作台上的图钉,还是自己浇灌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种子,都取决于你如何独处。

对于优质的独处方法来说,基本上有三个通识原则:

01给独处一个主题。听过主题公园、主题会议,可能你没听过主题独处。它的意思是,你要给你的独处时光定个目标。集中力量打大仗,用整块的时间集中处理工作或生活中的难题。当然,主题也不用搞得太复杂,读一本业务书籍、制定自己的副业计划,或者干脆给自己做“日课”。之前,何炅老师想请韩雪吃饭,但她却说自己要回家做作业。再一扒,韩雪每天的学习都“雷打不动”。这样的人,活该拿《我就是演员》总冠军。

02 确保每天都有收获。独处有三个境界:享独、品独和慎独。很多人在尝试独处时,都处于享独阶段。安静的环境,天马行空的想法和无拘无束的感觉,很容易让人忘了时间的流逝。要知道,独处是我们的增值时间,如果没有韩雪一样的态度,把每天该有的收获都握在手中,很难有大突破。

直到我们能够品味自己每天的成长,才会获得内心的丰腴和笃定。最后当你能谨慎地把每一点时间都变成有效输出,你想要的,就不会太远。

03避免长时间独处。没错,独处不是隐居。即便你在独处时,也可以在期间穿插一些娱乐和放松活动,调整状态。人不是机器,不能不吃不喝24小时待机。随着思考质量逐渐提升,你在社交上花费的时间才更有价值。最后这个原则,体现的是:人这一生都在学习一件事,就是如何与时间相处。握紧和松开之间,体现的才是智慧。

周国平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

希望你在忙碌中,不失自我,即能纵享世间繁华,又能把独处时光过得闪闪发亮。 

—完—

参考书籍:

1.《如何独处》      作者: [美] 乔纳森·弗兰岑

2.《享受独处时光》  作者: [美] 莱诺·费舍尔 

3.《独处的艺术》    作者: [英] 萨拉·梅特兰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搜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