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隔离;为什么父母越关注孩子学习越不好;职业倦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隔离表现
父母某些不正确的做法:在孩子取得某些成就后,父母可能脑袋里想着这样一句话,“骄傲使人退步,谦虚使人进步”,所以他不会去跟孩子一起享受快乐的机会,他们会在这个时候保持冷静然后往孩子身上泼冷水(这其实也是父母的情感隔离),然后孩子就会感到我的高兴的事情不会让父母高兴,然后他的潜意识就会有这样一个永远的印象,即:我永远都不可能满足父母对我的要求。
这样子他们也可能会慢慢的变成一个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的人。这些人可能会在远离父母后,仍然拼命的工作、学习,永不满足,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满足过他们父母亲。
老师们在孩子放假应该休息的时间布置大量的作业,这其实也是一种情感隔离。我们的体制是与我们情感隔离的。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学习是人与人之间的学习,学习别人怎么样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学一学别人是怎么样对待情感或者是事业;学一学别人的气魄;学一学别人的宽宏大度,这是最重要的学习。
我们学一些技艺、数理化的知识,为了在竞争中获得胜利。但这其实是不对的,任何层面的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格层面的竞争。
如果没有健康的人格,第一我们不太可能掌握最高级别的技能,第二即使我们掌握了最高级别的技能,但后面如果没有健康的人格支撑的话,我们最后还是失败者。人格有问题的话,很难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完美展现自己的那些能力。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的人格有问题的话,没办法享受我们的成就。
一个人使用情感隔离,是到了一个相对健康的阶段。但是一个人格更加健康的人,他会允许自己,接触到自己的很多的情感。
父母对孩子是又爱又恨的,爱是因为他们的确可爱且有血缘关系;恨是因为他们的成长意味着对自己的抛弃。一个越健康的父母,越能承受与孩子分离的焦虑。
父母对孩子的爱的品质越高,孩子的人格越健康。他就越能远走高飞,而这个导致的是直接的父母被抛弃的结果。
为什么父母越关注孩子学习,孩子越是学不好?
父母意识层面越是强调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或者说在孩子学习上面投入的关注度越多,表情越严肃,就表示他有可能想破坏孩子的学习,让孩子不要学习成绩好,就是所谓的事与愿违。
这个在潜意识层面表达出来的是:你不要把这个学好了,而这种过度强调学习本身就是要掩饰“我希望你学习成绩不好,因为你学好了,你就要抛弃我”。
也可能是因为父母本身就和学习的关系不好,他们小时候憋着劲学习,他的确学得很好,但他们和学习的关系是不好的,他们内心是仇恨学习的,那么在以后的关系中间呢,他们仇恨学习的这一部分就会投射给孩子,所以孩子就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父母亲对学习的仇恨。
父母在学习上对孩子情感隔离的原因
1、如果我情感不隔离,就可能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有很多情感的支持,孩子就可能远走高飞,这会让父母亲体会到被抛弃的感觉
2、父母亲因为自己的人格发展的不是太好,自我边界不是特别清楚,他可能在潜意识层面已经跟孩子有融合性的关系(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他们为了防御跟孩子的过度亲密,而故意的在自己与孩子之间摆上学习这样一个东西。他们需要站在权威的地方,然后不跟孩子有平等的链接,这样做来防止自己把孩子吞噬,或者孩子把自己吞噬。
为什么有职业倦怠感?
在孩子选择自己的职业上面,父母做了太多的主,这其实也是父母的一种情感隔离,他们不愿知道孩子做什么而感到快乐。这会导致很多的职业倦怠,他们需要通过对职业的仇视来保持自己的人格的完整性,意思就是:我如果从事一个别人给我安排的职业,我就不是我了,所以我要用产生倦怠的这种感觉,来保持跟这个职业的距离。
从关系这个角度来说,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保持跟爸爸妈妈的距离,因为不跟他们保持距离的话,我就会被吞噬,我就没有我了。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有时候一个人面上的行为与潜意识是反的。比如想要跟一个人有巨大的情感体验的话,他可能反而是以冷漠的方式来表达的。
父母亲跟孩子应该是有许多的情感体验的,但是他们害怕这种情感体验,所以他们需要用学习这样不带任何情感色彩的东西隔离起来,所以是貌似无情却有情。
有些父母会比孩子对学习有更大的焦虑。而这个孩子用了也许只有三分之一的精力来对付数理化,三分之二的精力在对付父母的情绪。
在孩子出现了学习方面的问题,或者是人际交流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其他的任何问题的时候,父母亲都需要保持警觉,你们需要告诉自己说: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的问题,这是一个必须看心理医生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