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季雨季

小六班·“父母滤镜”(2020.11.18)

2020-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开心就好7947

      连续两天家长会,跟老父亲老母亲们多方面碰撞,发现了不少值得玩味的现象,我且把它称之为“父母滤镜”效应。

                    镜头一

      “我觉得我儿子最近蛮努力了。”对于老班所反映的孩子少做作业问题,老父亲颇不认同,“礼拜六他作业做到凌晨一点多。”

      “可他确实少做作业,且不止一次。”老班坚持自己的观点。

      “他做到凌晨一点多呢……”老父亲也在再三强调。

      征得老父亲同意,老班带领家长们做起了赏析题,分析老父亲话语背后的情感。

      “**爸爸话里强调的是什么?”

      “凌晨一两点。”

      “听得出爸爸的心情吗?”

      “心疼。”

      有家长了然,忍不住笑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那孩子白天在干嘛?目前作业根本无需废寝忘食呀!”老班抛出最后的问题,老父亲沉默了。毋庸置疑,这个孩子白天玩得忘乎所以,才会置自己于如此境地,这就是典型的“伪勤奋”,只是老父亲不相信罢了。

      这样的场景可能许多家庭都出现过,课业负担繁重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心疼孩子身体,也是人之常情。可当别人家的孩子一切正常,自家宝宝忙到半夜三更,背后的原因才值得深究。此种情形,问题往往出在孩子自己身上,只是“父母滤镜”让家长们失去了理性的思考。如上面这位老父亲的心疼,非但起不到正面的引导,反而会助长孩子怠惰的恶习,甚至迁怒于老师。

      正确做法:合理利用好白天时间,提高作业效率。但此类孩子往往极不自觉,家长还要从旁督促才行。

                  镜头二

      “老师,我想提个建议,群里的作业还是要每天发一发,好让我们家长知道。”老母亲踌躇半天,才说了自己的要求。

      初一一整年,为防止宝宝们丢三落四,也为家长们从旁督促,回家作业每天都按时发在班里群里的。

      “孩子有作业记录本啊。”老班有点不解。初二开始,强化了宝宝们的作业记录,群里不再占用公共资源。

      “可她从来不带回来,问她作业也不肯说。”老母亲也是一脸无奈。

      “那就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小丸子的插话一针见血。

      “我想她不清楚,我就来帮帮她……”唉,还是天下父母心,恨不得自己披挂上阵。

      老母亲家有个懒散妞,学校乖乖女一枚,回家却蛮横任性,老母亲根本“哈”不挺。

      “她根本不听我的话,我只好让我妈说说她。”那天说起妞周末耍横要手机,老母亲也是手足无措。她后悔曾想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于是放纵了枝叶的疯长,如今想拿起剪刀修枝剪叶,心底又是各种柔软不舍。

    “你已经帮她做了太多。”正因为家长无节制的宠溺包揽,孩子才会如此肆无忌惮,“作业是她自己的事,没完成学校里自有惩戒,你只需要从旁督促,切切不可越庖代俎。”

      老母亲还是一声叹息,万事开头总是不易啊。

                    镜头三

        “蒋老师,我妈说凌晨三四点听到小家伙房间里有闹钟的声音,他说起来做作业背书。”听闻我说孩子最近上课瞌睡,作业订正拖拉,老母亲竟然一脸狐疑。

      “你相信吗?”一个正常作息都不能好好学的孩子,竟然会闻鸡起舞?除了老母亲,大概没人会相信。

      “我家的闹钟也定到了凌晨三点,我起来给二宝喂奶,听到了几次。”旁边老父亲也插话说。他家小伙子这学期状态一落千丈,多次迟到不说,上课还总是打瞌睡,成绩自然坐起了过山车。

      经验告知,孩子晚上肯定在忙其他的,可跟家长多次沟通,老父亲一口咬定“不会的”,他“没有手机”。其实事实就摆在那里,只是“老父亲滤镜”让他不愿意相信罢了。

      周围家长都笑了,老班只能仰天长叹,怪不得孩子可以各种钻空子啊,“滤镜光环”下的老父亲老母亲心得有多大呀。

      “依照孩子目前的情况,凌晨起来不可能为了学习,他到底干什么,还请尽快弄个明白。”老班只能点到为止,孩子所有反常行为,都是不容小觑的,至于宝宝们能否有所改观,还要看各家的处理方法。

      大概率情况下,孩子在偷玩游戏,手机哪里来的?玩了多久了?如何惩戒……发现问题后,家长绝不能一怒之下摔了手机,这样做,孩子固然会因害怕而收敛片刻,可游戏瘾还在那里,过一段时间难免死灰复燃。也有孩子求生欲满满,赶紧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甚至跟家长各种“约定”,若你相信从此一了百了,那还真是小看你家娃,当你觉得风平浪静,他那里一定暗潮涌动,只因犯错成本太低太低。

      惩戒呢?惩戒是什么?当老班如此询问时,很多家长是无言以对的。既然犯了错,当然是要惩戒的,成人上班不敢迟到,也是因为迟到有所惩戒,孩子呢,不也应该如此吗?惩戒的目的是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底线意识。青春期的孩子,打骂发泄的是你的怒火,说教可能会适得其反,成人尚且不喜欢唐僧式的唠叨,何况一个没有耐心的孩子?

      所以,还是要回归根本,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确立规则意识和底线意识,一旦触犯,惩戒起来也应毫不手软。家长理应卸下“老父亲老母亲滤镜”,协同老师一起,做到不越界,不袒护,更不大包大揽,让孩子跌跌撞撞的成长中,慢慢懂得敬畏规则,勇于去承担自己的责任(现阶段,学习就是孩子的责任),这样,我们的孩子即使成不了才,也一定可以成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