嗓门大的,往往是最摆烂的
明朝建文帝时,朱棣朱老四在北方造反,直逼南京,大军将其围得水泄不通,眼看城池要破。城内的各个大臣们惊恐不安纷纷谋划今后的出路。反正都是老朱家的人,是继续忠于原老板建文帝朱允炆呢,还是早做打算,迎接新老板朱棣进城,大家心里拿不定主意。这其中就有三个好朋友在南京城破的头一夜,聚在一起商谈今后的何去何从。
他们分别是解缙、王艮、胡广,都是建文帝的重要大臣。三人都是江西吉安老乡,且都是进士出身。其中胡广还是个状元。不过,他这个状元是交了好运得来的。在建文二年的科举殿试中,王艮的策论拔得了头筹,按道理说,状元妥妥是他的。
但是,王大哥长相欠佳,有些影响市容,拿不出手。于是,以貌取人的建文帝让相貌堂堂堂的胡广当了状元。最高领导发了话,王艮煮熟的鸭子飞了,有些郁闷。不过,郁闷归郁闷,总算金榜题名,那就凑合着过吧。
如今建文帝马上要歇菜,三人作为他的近待股肱,自然要有些想法。三个好朋友聚在一起,就时局发表看法,气氛沉重且热烈,有些悲壮。解缙是陈说大义,滔滔不绝谈古论今,忠义之心随着他的大手舞动,显得可昭日月;胡广更是慷慨激昂,拍案而起,激愤得恨不得立即为建文帝抛头颅,洒热血,我以我血荐轩辕。唯有这王艮,默默流着眼泪,不说一句话。
这又是拍桌子又打板凳的闹腾,惊动了邻家偷偷看热闹。眼看解、胡两人一副坦然赴死模样,告辞还在流泪的王艮各自回家。邻家的儿子也在偷看,全程观看了这场大戏,很佩服地对父亲感叹道:“胡叔竟然气贯长虹,准备以身殉国,解叔的忠心可表日月,都是了不起的人啊。”
邻家看了看儿子,半天不语,儿子有些奇怪,问父亲道:“我说的不对么?”做父亲的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你呀,还太小,世上的事复杂着呢。要我说,这三个人中,论起忠义,解、胡二人远远比不上王艮。不信走着瞧。只有王艮极有可能以身殉国。”
史料记载,解缙当晚回家,收拾些金银细软,连夜出城,投奔朱棣去了。而胡广则吩咐家人,看好大门小门院落,安心等候朱棣进城,第二天城破,朱棣“召立至,叩头谢。”
王艮回到家,流着泪对妻子说:“我是国家领俸䘵的大臣,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无力回天,只有以身殉国了。”说完,就沐浴更衣,朝着皇帝住着的方向,行大礼后,从从容容自杀了。
按说,建文帝在科举考试中,对王艮最不公正,以后也很不待见他,应该是他最有理由背叛,为何在最后的关头,深受建文帝喜爱和重用的解缙、胡广,还没动用老虎凳灌辣椒水就投降了,而王大哥却一身忠义追随建文帝、杀身成仁了呢?
我想,这就是一种节操。而这种节操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可世上就是这么古怪,越是优秀的品质,越是深沉如海,稳重如山,决非那些轻浮而廉价的豪言壮语所能承载。事实证明,嗓门大的,并不能表明你是多么优秀,恰恰相反,往往是最为“摆烂”的。
看看网上的那些喷子们,大小个屁事,都是振臂高呼,剖心露胆,意气昂昂,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大有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拯国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气慨。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今天指斥这个,明天围殴那个,唯有他们能代表什么什么。我敢肯定,用不着老虎凳和灌辣椒水,仅仅“黑手高悬霸王鞭”,这些货色们一准都会成了变色龙。
我常常想,这些都是什么人呐?不工作不挣钱不吃饭不还房贷车贷了么?不养家糊口了么?成天在上面打打杀杀,嗓门大得恨不得将网络撑爆,所为何来?
后来又看了一则趣事,说是前苏联一位著名的喷子,高声大嗓骂了几十年的米帝,最后卷起因骂而挣来的大把银子,反而跑到米帝那边,享受他以前嫉恶如仇的堕落生活去了,对着全世界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原来如此!
其实,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或许,现在的喷子们盖因是眼红而已,自己又没有能力充分享受,苦逼着躲在一隅,涎着口水瞪着牛眼艳羡人家,一种吃不着葡萄说它酸的狐狸心态,我得不到,你也甭好过,那只有高声叫骂了。而且,冠冕堂皇,很符合一般大众化心理,故而,很有市场,一鸦“嗄嗄”,群鸦“刮刮”,于是,一浪高过一浪,大家什么也不做,天天都去慷慨激昂了,大义凛然了。
在职场中,那些退休的老板和领导最能体会到这一点。那些嗓门大的,跑前跑后不耻屈身为他们拉车门挡车顶防碰头的,往往是最绝情,最冷漠的。一旦失去了权力,他们翻脸比翻书还快。以前的笑脸相迎,叽叽喳喳厚颜无耻甩着漂亮话,恐怕见着原来的老板半句话也懒得招呼。那头,早就昂到天边去了。
社会交往中亦是如此。当你遇到一个喋喋不休,天天在你耳边把一些漂亮词汇灌满耳朵的人时,要小心了。这人,很有可能如解缙、胡广一般,当面豪言壮语,转身就是背叛,甚至在加大嗓门陈述忠义诚信时,指不定有一只手扭在身后,握着一把刀子呢。不管是硬刀或是软刀,都是准备进行摆烂而备的,能把所有的善良、仁义、道德、廉耻捅个稀巴烂。
呜呼!王艮之辈,已然绝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