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去“伪” ——互链脉搏跨年专题【破·立2018】 “破”篇
文丨互链脉搏·金走车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互链脉搏按:此为互链脉搏跨年专题【破·立2018】“破”篇第二篇,承接ICO模式之死,介绍区块链在过去一年,如何去伪的问题。专题共有12篇深度内容、30位行业大咖寄语、四大行业排行榜。了解2018年区块链行业发展逻辑,掌握2019年区块发展趋势,阅此专题观止。
“伪”——区块链的沉疴。
2017年,央行等7部委联合发表《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ICO(首次代币发行)这种代币融资模式被勒令禁止。但假借区块链之名、行传销诈骗,或者其他商业目的的行为则愈演愈烈。
2018年,根据比特110的统计,一天就有1个“虚假币”诞生。而随着区块链概念的火热,一批项目、机构乃至上市公司打着区块链的名号进行各种形式的谋利。
它们正是“伪币”、“伪链”。
2018年,互链脉搏一直致力于揭露区块链的“伪币”、“伪链”,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对其发布了针对性政策以及打击。
去“伪”,成为2018年乃至2019年区块链发展除了技术、应用之外的另一要务。
“伪币”迷雾渐趋消散
2018年12月份,深圳市公安局破获一起打着区块链之名,诱骗受害人投资的“亮碧思”洗发水传销案。据悉,2017年时警方就曾抓获此案的犯罪嫌疑人。而后期,传销人员又通过搭建虚拟平台,以投资“挖矿”的形式,卷土重来。
传销币正式“伪币”的一种。
而这类假借区块链之名,发行伪币,做传销、诈骗的情况在2018年可以用猖狂形容。
互链脉搏根据比特币110的数据统计,2018年发布的伪币数量共有363个,几乎等于1天一个虚假币,其中有11个已破获,22个已潜逃,而其余的330个仍在行骗中。
伪币状态图
(制图:互链脉搏 数据来源:BT110 截至时间:2018年12月31日)而在行骗行列中的ABS链较有名,互链脉搏曾对其进行过揭露报道。该项目假借马云、阿里钉钉以及弗兰科公司的产品与部分核心成员等站台背书,其幕后黑手或已募资6亿元。
6亿元,在“伪币”世界并不算多。
2018年8月末,互链脉搏对比较活跃的传销币项目进行不完全统计。每个被破获的传销币后都有着较大数目的受骗人员和涉案金额:维卡币,200余万人、150亿元;暗黑币,3万人、15亿元;红通币,20余万人、24亿元……
2018年,针对“伪币”国家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打击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是8月24日,银保监会、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民银行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风险集资的风险提示》,防范以“虚拟货币”“区块链”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提示公众防范以“金融创新”为噱头、“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
从行动上来看, 对“伪币”的法律制裁也越发严厉。
互链脉搏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检索,搜索关键词“虚拟货币、传销”查询传销币案件。按裁判年份进行划分,2016年共有52起,2017年共有120起,2018年共有204起,传销币判决案件逐年增多。
(制图:互链脉搏 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截至时间:2018年12月31日)与传销币相似,空气币是另外一种“伪币”形式。而与传销币不同之处是,空气币虽然没有使用传销的金字塔模式。但假借区块链ICO的概念,进行发币融资。
空气币通常以创始人的背景和已经有的荣誉为项目代言,从而谋取用户的信任。项目通常不重技术,重营销,因而币价暴涨不是因攻克某一技术难点或项目的进展,而是项目方通过营销手段进行操控的结果。这种没有技术支撑的应用,后期破发和团队跑路也就成为了必然。
传销币、空气币以“伪”为目的,破坏区块链应用市场,但与此同时,有以“真”为目的,却同样对区块链落地发展造成伤害的应用。
“伪链”将会被规范
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伪币可以定为“传销”、“诈骗”等罪名,承担刑事责任,遵纪守法的企业尚不会为之。
但“区块链”的光环也会让他们“蠢蠢欲动”。“伪链”在2018年开始泛滥。
以上市公司为例,自2018年1月份以来,上市公司频繁出现沾“链”就涨的案例,引起沪深交易所的警觉。为防区块链概念炒作,一封封监管函剑指涉嫌“炒链”的上市公司。80家区块链概念股中,23家被监管问询,占比达三成。而根据《证券日报》的调查,真正实现区块链落地的不到三分之一。
上市公司通过“区块链”概念,在年初实现了市值的快速增加。二级市场的“韭菜”被割。但上市公司却不会因此而受到什么处罚。
另一种“伪链”是假借区块链之名,来拉流量。互链脉搏观察到,2018年其中很多号称DAPP的应用缺乏使用区块链的必要性:一方面是,行业中存在的问题、行业试图优化的应用点明明可以用常规的中心化模式解决,却偏偏披上区块链的外衣;另一方面是,虽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但“刀尖”却没有对准行业的痛点,或对应用体系进行人为干预,使应用浮于表面。
互链脉搏的专栏作家轩辕文武曾以网易圈圈为例,分析真假DAPP。其中,真的DAPP主要以四个特点区分于“伪链”:一是,使用公链或联盟链;二是,项目代码开源;三是,关键规则、流程写入智能合约并通过智能合约执行;四是,可以发挥区块链的优势,解决实际问题。
(互链脉搏专栏作家轩辕文武《网易圈圈是真的DAPP吗?——如何识别DAPP真伪》文章配图)
而网易DAPP的区块链技术是基于私链。星钻发行,抽奖,内容投资等并没有写入智能合约并通过智能合约执行,无法发挥区块链的优势。应用中的实名认证和版权确权,也因为缺少和现实场景的映射而沦为鸡肋。区块链技术在网易DAPP之中并没有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借区块链之名,网易圈圈确实圈住了不少用户。实际上这类“伪链”项目并不在少数。比如已经有190万用户的“酒链世界”,据其介绍,会用区块链来进行广告确权、商品溯源。但截止到2018年年底,其区块链技术究竟为何并没有说明。是自身开发的区块链技术,还是使用某条公链?共识机制为何?智能合约如何布置?用户数字资产是否是基于区块链的技术进行存放?该项目亦被BT110列为虚假币项目。
对于“伪链”,监管部门也有了相应的监管办法。10月19日,网信办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当第四条中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管理系统进行备案,备案信息主要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类别、服务形式、应用领域、服务器地址等信息。”
如果是伪区块链,备案定不会被通过。
蜀道难 也要扶摇上青天
因为“伪币”、“伪链”数量仍然较多,可以预测2019年,区块链去“伪”仍然是重要的动作。
随着大浪淘沙,经过监管与时间的考验,2018年确实也留下一些优质的区块链落地应用项目。但高度上,没能进化为引领发展的杀手级应用;广度上,大规模的应用落地也未能实现。
这崎岖落地之路之所以难行,互链脉搏总结原因,不外乎技术、商业因素、政府政策、公众认知几方面。
一、技术尚不成熟
当前的区块链技术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区块链的共识算法、智能合约、跨链机制、侧链技术、稳定币、加密算法等还需更加完善,来保障交易能力、隐私安全以及可执行性。
其中,安全性与跨链问题是关键,是判断是否技术成型的两个特征。安全性的达标,取决于智能合约、整体架构等方面是否均能达标。而解决跨链问题,则是解决链与链之间的衔接,使区块链不仅限于局部范围内的应用。
与此同时,技术方面的问题也不单是区块链本身的技术问题,还包括区块链以外的技术问题。如在链上链下结合方面,目前物联网技术还不成熟,物联网设备的推广与使用的成本过高,也是区块链应用面临的问题。
正所谓,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区块链的技术问题恰是掣肘应用落地的根源。因此,寻求整个技术生态的发展也格外重要。
二、原有产业框架的束缚
区块链技术常会挑战行业固有的商业逻辑和发展轨迹,冲击传统的生产关系。行业是否适合去中心化的模式,区块链与行业间能否找到适当的结合点,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这些都是摆在项目尝试应用落地前的问题。
而在与行业结合时,区块链技术的介入也常会打破原有的利益结构。最初的既得利益者难免会因利益分割问题而将区块链拒之门外。
三、政府政策
由于区块链发展的不确定性以及一定程度上被“妖魔化”,目前在政策方面,区块链存在着一定的监管受限。作为尚在起步阶段的技术,区块链既需要相关政策的正向引导,同样需要监管给予适度的发展空间。
我国正在着手建立区块链方面的国家标准,计划从顶层设计推动区块链标准体系建设。而政策的明确制定,势必会推动应用的切实发展。
四、公众认知
中心化的社会往往会带来思维模式的中心化。而区块链强调的则是去中心化、多中心化。因此,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协调与突破,增进非区块链从业人员对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认知,也是区块链应用落地需要攻克的问题。
正所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纵然如此,也期2019年的区块链应用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本文为【互链脉搏】原创,原文链接:https://www.blockob.com/posts/info/7231,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