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题课中的德育教育
新课标要求我们努力完成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实现五育并举,素质教育。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发展智商,更要提升情商,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月13日,在听了刘小红老师的习题课后,我发现刘老师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渗透到习题讲解中,正在立德树人的路上砥砺前行。
刘老师讲解的是35期报纸的D篇阅读。这篇阅读是一篇研究报告,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比较难读,于是,刘老师就带领学生先分析结构,再逐句逐段地分析文意,并在需要的时候举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篇阅读的内容是:在大扫除时,一定不要忘记打理厨房。因为研究显示,脏乱的烹饪空间会导致你吃得更多。除此之外,脏乱的环境确实更可能使人们吃不健康的食物。
在学习了由烹饪空间即厨房环境引发的饮食习惯之后,刘老师引申到了教室环境和居住环境方面,认为干净整洁的教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我不禁想到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不辞辛苦,将家从墓地迁到屠宰场,再迁到学堂。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周敦颐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见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发挥的是辅助作用。
所以,研究结果还说,虽然脏乱的厨房环境确实更可能使人们吃不健康的食物,但是人们在这种环境中的思维倾向可以使他们选择暴饮暴食或者防止暴饮暴食。
事物的结果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起决定性作用。
刘老师再次引申,类比。就像有的学生学习不好,怪周围的人影响他学习,怪他的老师没管好,却总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去想想自己有没有认真听讲,复习巩固。
外在的环境固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是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度。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淤泥里面有洁白的莲花,班风差的班有成绩优异的学生。
如何提升自身呢?
不仅要从物质方面提升,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成长。
恰如文中提到的“Everything that feeds you doesn't come on a plate such as your relationships,physical activity,and spirituality. ” 盘中餐喂养你的胃,而盘外的人际关系,体育活动,精神生活则会滋养你的心灵。
刘老师由此得出“You are what you read.”腹有诗书气自华。三毛说:“你读过的书,会体现在你的容颜上,你的谈吐中,你的气质里。”你读的是幼稚言情,大概率也会幼稚贫乏,你读的是哲学历史,大概率会明智通透。
当下,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过往,我总是读浅显的小说,随笔,所以胸无点墨,思想匮乏,说话没水平。相信刘老师的话语一定也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使学生反思,调整,奋进。
短短的一篇阅读理解,刘老师不仅教学生学习单词,短语,做题技巧,还着重教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增强文化涵养,提升个人气质,也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从内因方面解决问题。
润物无声德育显,树人教育在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