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这个高富帅有12种度夏的有趣方式,半天也说不完

2019-08-02  本文已影响0人  白露整理

夏天天气热不好过?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压堤桥夜宿,湖心亭采莼……有个明朝的高富帅叫高濂,他有12种度夏的有趣方法,跟你说上一天也说不完。

他写的书,康熙皇帝与慈禧太后,从中年开始视为秘籍,旅居海外的张学良、宋美龄晚年时常翻阅,相见恨晚。

这本书就是中国历代以来日常生活体验的集大成著作——《遵生八笺》。

据说,高濂大约生活于万历年间的杭州。

幸运的是,他生在一个相当有钱的家庭!“家世藏书,博学宏通”,从小不太需要为生计操心,想读书,家里条件大大的有。

不幸的是,他从小就有一副相当孱弱的身板……他提到,自幼患有眼疾,而且各种疾病不断。为了改善身体状况,高濂四处寻求奇药秘方。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濂久病成良医,好不容易治好了身上的疾病,他还深刻意识到了“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的重要性。

于是,博览百家之长,用感恩的心态,编成一部《遵生八笺》。

《遵生八笺》共写完十九卷,50多万字。

除了编这本书,他还做了很多悠闲的事情来拓展自己的人生宽度:比如去鸿胪寺,当了一段时间的公务员,做了些类似外交接待的工作;再比如说,成为一个著名的戏剧作家,写了《玉簪记》,被誉为中国传统十大喜剧之一;还比如说,他还成了资深养花爱好者,出版《牡丹花谱》《兰谱》等等。

《遵生八笺》中的“四时调摄”,每季都会调养一个脏器一一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

具体怎么养呢?让我举夏天做个例子:

真正有意思的是,《夏时逸事》和《高子夏时幽赏》。

前一部分,是古代各种度夏的方法。

例如,高濂告诉我们,东汉有“伏闭不出”的说法,给自己放假。《汉官仪》里甚至有这么个理由:“伏日万鬼行,故尽日闭户,不涉他事。”

反正三伏天,满街的鬼都跑出来了,我们就是不想干活!

还有,唐代的长安人每到暑月,都会用锦缎结成避暑凉棚,在里面设上坐具,办避暑会(这么奢华的事情!)。

那位唐懿宗的掌上明珠,受宠无比的同昌公主,有一天办聚会,遇到天气特别的热,在座人觉得有点汗流浃背。

我大唐公主怎么可以被热到!公主大怒,命人把大批的澄水帛拿来,全蘸了水,挂在大堂里,所有来宾顿时觉得,凉风阵阵,很是抚慰。这个帛“似布而细,明薄可鉴”。

《高子夏时幽赏》有12条,全是高濂自己从生活中挖出的趣味。

第一条就是“苏堤看新绿”,必须要碧云蔽空,衬托出新叶娇嫩;静到“寂寂撩人”,踩在雨后残红上,才会“恍入香霞堆里”。

又如“飞来洞避暑”,说灵鹫山下的飞来石洞里,气凉石冷,在三伏天火烧火燎的时候,高濂会到这里“披襟散发,把酒放歌”,不知人世今为何月,毛骨俱凉。

再如“湖心亭采莼”,他说,在西湖三塔基旁,初夏的莼菜既多又美,野菱的味道更是鲜甘异常,真可惜,大家都不知道!

“山晚听轻雷断雨”,在山楼晚凉卧醉,听到南山之阳雷声隐隐,云含剩雨,四山静寂,忽然一道晚钟,渔灯万盏点点浮光落在湖面,真是目不暇接。

最费周章的可能要数“乘露剖莲雪藕”了。

他认为莲蓬的味道最美是在清晨水气夜浮之时,所以要提前一天宿在岳王祠,趁晓雾未开,划着小船,在湖光迷蒙中,去剥露水中的莲蓬,捞颜色还带着些浅绿的藕。

高濂说,夏日步入林峦,就可见到野花幽鸟,无竞无争,又何必去和那些尘俗恶界,去计较区区尺寸呢?

这部明代经典之作,可谓是中国古代文人休闲养生百科全书,细读可以学会插花、品茶、养生、导引、文物、品香等各种技能。

难怪,那些看淡人事悲欢离合的大V们,更容易成为高濂的粉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