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人可不可靠,必须要了解他的过往
以史为鉴,我相信只要有点正常判断力的人都会同意这句话。但是当我们真正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的时候,怎么就很健忘了这句话呢?
举个例子,看看自己的周围,是不是总有人提起类似这样的话:“我不管你以前怎么样,我只在乎你从今以后怎么样”……这句话使用的场合可能是办公室里领导对员工这么说,可能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这么说,可能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这么说……我们深入思考下,这句话的本质是什么?这句话成立的隐含前提条件是什么呢?
【此文首发于公众号: 米知山 】
这句话认为,一个人的过往和今后可以是断裂的、对立转换的:以前是恶人今后会是善人,以前是花花公子今后是好好男人,以前是势利小人今后是大气无私之人……而我们周围有这样的人吗?应该是没有吧。而且即使有,比例肯定是很小的,应该≤1%。对于99%的人而言,他们的过往和他们从今开始的言行都是线性的、连贯的!
当然,我提出以上的看法,也是针对年满18岁的人,因为这个年纪的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才基本成型了。未成年人的塑造性还是很强的,是可以大比例的人做到过往和今后呈现对立转换状态的。为什么成年后,就只有≤1%的人才能过往和今后对立状态转换呢?因为一个人的言行的本质,是他的三观的引导甚至是驱动,要改变他的言行,就得改变他的三观,但是成年人深彻改变自己三观的人不会超过1%。
●那是以前犯的错
不管是看电视剧,还是一些情感类文章,常常看到的一个场景是,一个女人(男人)对一个男人(女人)说:那都是以前,谁还能没犯过错呢?于是女人(男人)开始完全得对这个男人(女人)好。但是交往着,交往着就发现,怎么这个男人(女人)又回复到以前他(她)所谓犯错的时候的状态了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她)以前犯错的时候所具有的三观,和他(她)现在所具有的三观基本一样,所以他(她)再次有所谓的犯错行为,不是很合理、很正常的吗?
这么举例吧。一个男人,他以前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一次酒吧,然后在里面喝酒并锁定和追捕自己的“当晚新娘”,这是他的生活方式,本质是三观的体现。后来有一天,交了个女朋友,这个女人呢,知道了这个男人有常常去酒吧的习惯(当然,正常的男人都不会说自己还会带个“新娘”去酒店),但是她很不喜欢男人去酒吧,男人就说“我去酒吧都是以前,那时候无聊,我知道自己以前做错了,我今后再也不去了!”,于是女人心满意足得开始和他交往了。但是交往不到3个月,发现男人又开始偷偷得去酒吧玩乐了。女人很生气,认为男人怎么又去犯错了呢?但是其实男人再次常去酒吧玩乐才是正常的,因为他的三观里就是认为常去酒吧做做新郎才是对他有意义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那是以前,谁还能没犯过错呢?”的人,认为只要过去了的事情就是以前,所以即使犯错了也无所谓。他们认为:
(1) 犯错了又怎么样?都他妈的过去了。无所谓的啦!
(2) 今天犯错了又怎么样,明天的太阳一升起来,今天就成了以前了,那么就可以再次说:那是以前!!!
当然,会有1%的人,他们的看法就会不同,他们会真心认为自己以前是犯错了,而且反省自己,并且改正错误。从此时此刻起,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会认为错了也不要紧,反正明天一来,今天就成了以前。
但是记住这个比例:1%。所以今后我们生活中,不论什么场合,不论对方是员工、经理、潜在男(女)朋友、同事、同学、朋友、邻居……只要他再说“那是以前,我以前犯过错,难道谁还能没犯过错吗?”的时候,我们心中要开始问这个问题:这个人是属于1%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么他今后再次“犯错”是很正常的,是很合逻辑的。
我们都说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那种“那是以前犯的错,谁还不犯错呢?”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对自己言行不用负责的态度。应该这么来说和认识自己以前的错误:“我以前犯了某某错误,我不回避,我为自己过去的言行负责,我也会自己今后的言行负责。我会反省并改正,同样的错误绝不犯第二次。”
请注意下,我这里说到的犯错,指的是那种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而去做出的事情,而不是因为自己无知或者实践过程中由于无经验而产生的犯错。
一个女人因为无知,而被骗财骗色,这不是我说的犯错;而一个女人因为贪慕金钱,而去做一个老头子的N奶,这是我所说的犯错。一个男人因为无经验而创业过程中,资本尽失,这不是我说的犯错;而一个男人因为赌博而资本尽失,这是我所说的犯错。
●合伙人、好朋友、配偶
不论我们是开公司和别人合伙,还是和一些人成为很好的朋友,还是选择自己的未来配偶,这三种关系都是那种需要维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的,因此对于这三种关系,更应该慎之又慎。什么叫慎之又慎呢?不要轻易和别人合伙,不要轻易和某人成为好朋友,不要轻易成为某人的配偶。
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应该都开始有这样的意识了,那就是一定要去了解一个人的过往,尤其是他们很可能是我们要与之建立起长期亲密关系的人。
设想一下吧。
——你的潜在合伙人以前都是卖假保健品骗老年人的,或者他和以前的人合伙做生意的时候,都是做假账,给自己多捞利益,有这样过往的人,即使他对你说“那都是我以前犯过的错,和你一起合伙我绝对好好合作”,你相信吗?
——你的潜在好朋友以前都是东家长西家短得背后议论别人,或者他常常借他朋友的钱但是从来不主动还钱,有这样过往的人,即使他对你说“那都是我以前犯过的错,和你成为好朋友后,我绝对不会这样了”,你相信吗?
——你的潜在配偶以前都是常常逛酒吧的(当然,你一定无法知道他还会不会在酒吧追捕猎物),或者他对他以前的女朋友斤斤计较、大男子主义盛行,即使他对你说“那都是我以前犯过的错,和你成为夫妻后,我绝对不会这样了”,你相信吗?
说到底,那些基于价值观的犯错,要改正就必须改变价值观,但是我认为99%的人都是无法做到的,撼山易,价值观转向难。所以我们尤其在选择这3种亲密关系:合伙人、好朋友、配偶的时候,一定要考察他们的价值观,如果价值观相似度不高,那么今后都是一堆的麻烦事,一地鸡毛。
那么还有1%的人,他们是可以价值观转向的。比如以前的财迷,变成了慈善家;以前的不学无术之辈,变成了热爱读书的人;以前的懒汉,变成了勤劳的人……那么怎么大致判断,他是不是属于1%的人呢?——这是属于保持进化的一群人,所以当你发现他的这周比上周又有明显的认知的提高了,他的下一周又比这周又有明显的认知的提高了,那么大致可以判断他是进化人群,应该是1%。而那种上周,这周,下周都没有认知提高的人,我不认为他们属于1%。
感谢关注公众号:米知山
关注个人成长,分享对成长的认知、方法,坚持理想和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