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在哪里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不知不觉,来到简书已经9个月。最近听到关于严肃文学的讨论,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月发表的《废墟之下》,也属严肃文学。因此,萌生了创作第3部相关作品的想法。
《废墟之下》属于严肃灾难文学,核心思想是通过废墟中的末日生存,探讨人性,异化,道德困境,暴力,生存斗争,救赎等深刻主题。
不同于《废墟之下》,这一次,我将目光放在了一直以来,时有发生的农村拐卖妇女事件,这样的新闻和事件总让我痛心疾首。这是一个新的尝试,我笔下的视角从宏大的末日世界观转移到了聚焦在小人物都会的悲欢离合上,准备书写一个大山里关于亲情,关于遗憾,关于现实的深刻故事,怀着某种使命感,在修改若干遍后,《光在哪里》也就诞生了。
最开始动笔时,我的内心一直有种反复强烈的哀愁,总想借着自己的笔触,将这一种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的作品,以诗意描写加上写实的风格,自己一贯的天马行空,三者相融合。
我跟随内心感受,顺从直觉灵感,坚守创作初心。试图剥开一部分理性思维的壳,让温热的感性知觉在字句间流淌从而推动剧情发展。我不是冷静的旁观者,而是沾满泥土与泪水的亲历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 能让读此文章的每一个人,更加能感同身受。
诚然,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情节性,在剧情的表达上可能失去些张力。但我最终选择遵循内心的想法,增加情绪上的共鸣,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尝试。
同样故事里出现的意象,比如河流、鹅卵石,比如荒屋、雨等等,这些意象具有的象征意义,相信每个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一定程度上让整个故事变得更加丰富。
我一直认为,文字是有力量的,是有情感的,是有价值的。虽然自己只是一位写作不到一年的新手。
但如果这些文字,能揭露某些角落里面存在的不为人知的现实与黑暗一面,并且能让这些生活在现实中的弱势群体,在这个平台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力所能及的帮助到这些人。对于我来说,就是创作这部作品的最终意义所在。
当然,这部作品并不完美,可能还会有不足的地方,今天我怀着谦虚的心态,将我对于这部《光在哪里》的创作灵感和一些看法表达出来。
希望你们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