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看懂李笑来写专栏的思考过程
我觉得文字最能反应一个人的思考过程,尤其是会写文章的人。
文章阅读量高,一定不全是文笔好的原因(现代人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耐心去享受文笔,大家更需要能解决问题的知识),而是更大量级的符合了不同人需求。
好文章之所以好,很大程度上是经过了大量级的验证后,才会产生庞大的阅读量。这个好除了内容、表达方式的新颖外,还有一点就是文章背后的逻辑。
李笑来常讲概念的清晰和这些概念间的关联是非常重要的。还说,一个人是否聪明有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就看他脑海中是否有足够多清晰准确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间的关联程度。
我的这篇关于《想到与做到》-{来自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思维导图就是基于这两点来建立的。
我看过一些思维导图,更多的偏记录和罗列,或者只是集中在概念层面,并没有体现出知识之间的关联。
我想做的就是让这些被罗列的概念点之间能够产生联系,并试图通过图形表达出整个思考过程和逻辑框架。
框架这个框架搭建好以后,除了解决了概念的清晰、概念的关联以及思考过程、逻辑框架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知识软件(文字指纹)化。
怎么理解(知识软件化)?
你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变成成软件程序,然后安装到你的脑海中,每次你需要这个知识的时候就去运行这个程序,这样你就能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这个可能已经比较模糊的知识点。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当这个知识点有增加或者改进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个知识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同时还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逻辑错误。这样你的这个知识软件就会不断的迭代精进。
所以,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知识迭代精进都会有很大帮助。
下面这幅图就是我学习专栏中《想到与做到》这篇文章时画出的思维导图,通过这幅图可以很清晰看到作者文章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
思考过程图图片中的内容不做讲述,你可以在看完《想到与做到》这篇文章后再回来看这幅图,我相信这幅图不仅能让你很好回顾你看过的东西,同时也可以让你找到文章中可能被你忽略的细节。
没看过《想到与做到》这篇文章的,可以点击这里“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