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9班亲子教育简书专题)

做孩子的知心姐姐

2018-08-20  本文已影响57人  N5432府谷杨艳

       

做孩子的知心姐姐

        听了蔡蔡老师的课,心中的谜才解开了,一直困惑我的问题: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让孩子愿意和你说出她的困惑等等。这也是我在生活中带着自己的弟弟上学以及后来带自己女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我刚参加工作,弟弟上初中,弟弟比较懒,在学习上不上进,遇到什么事儿也不和我讲,每天谈学习就和我没话,谈学习之外的才会应和几句。直到听了蔡蔡老师的课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青青期,而且还给我的提供了好多交流方法,如果我那时能有这些理论指导我,我一定是一位会和弟弟交流的“知心姐姐”。

      后来,我有了女儿,由于父母要带弟弟家孩子,公婆又年纪大有毛病,女儿无人照应,在女儿刚满两周就送进托管班,日托,每天早上送过去,晚上接回来。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妈妈,你别洗衣服,别扫地了等等。”有一次,竟然哭着向我请求,妈妈,妈妈,你中午也接我回家吧,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中午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开始我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我做家务,洗衣服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我讲话,我总是那个很忙的样子,又是洗衣又是做饭等,还不停的干着活,没想到我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因为她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注意改变自己。

        尽量抽出空来,听听她讲话,渐渐的,女儿讲话也不那么快了,不结巴了,我才意识到,原来是女儿怕我忙顾不上听她讲话,所以才说的那么快,有时还结巴。这也使我以认识到了聆听是了解孩子一切信息的活动过程,与孩子沟通的关键不在于父母说,而在于父母要学会聆听。

      一, 和孩子做朋友,倾听她们,会使他们感到自己是重要的,表示父母对孩子表示关心照顾,让他们谈论有关自己的事,孩子便会感到和父母在一起很亲密。

      二,要给孩子留出亲子相处的时间,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时特别需要母亲或父亲,在她身边听她讲话,当孩子经历着内心的恐慌,创伤,会有失望情绪时,她们特别需要温情的安慰,孩子也许很想知道,他们的父母在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或愉快时的心情,关注的应当是孩子,而不是你着急做的其他的事情,而无暇听他们说话。

        三,将专注态度传达给孩子,一个好的聆听者,必须集中注意力。是女儿暴露出的一些小问题,才让我有学习儿童语言的动力。是她把我领入了奇妙的儿童世界,再到现在遇到蔡蔡老师的这些课,使我对家庭教育,亲子教育达到入迷的程度,于是我跟着蔡蔡老师学会怎样用心去爱孩子,倾听孩子,做孩子的知心姐姐。我关注着他

      四,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开始和孩子交谈时,需要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为了使孩子的谈话持续下去,用一些鼓励的词,如问我懂了,也可以提些简单的问题,你进一步引导孩子,在结束谈话之前,不要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享受某一问题的情景,尽量描述它的细节。

        五,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但必须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对他听或说,将所想皆所感的事情作出反应,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同一切方向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同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否则不配做自我,一个真诚的倾听者,那么你也就绝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要知道,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倾听。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有利于父母对他们的不听话行为,进行明确的教育和指导,许多父母,即使和孩子朝夕相处,却对他们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地应对孩子的不听话行为,父母又想在纠正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上取得,有效的成果,首先得亲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走进他的内心。       

分享我一则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迎客来看,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保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想到孩子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并非,想要独自逃生。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又去哪来了,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的,全场顿时一片寂静,最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们做父母往往缺少出于真诚关注的亲切和平和,难得耐心,往往喜欢果断下结论。缺乏兄弟姐妹般的亲情沟通,要让孩子说出她的心声,我们就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成为孩子或者是兄弟姐妹心目中的“知心姐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