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们一生必喝的十杯酒——第八杯:敬勇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71e239a3f94ca2b7.jpeg)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原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
你不要笑我喝多了酒而醉倒在战场上,因为由古至今,在外作战的人究竟有几个能够安然无事地回来呢?
赏析: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里的“凉州”,是边境城市,即:当今甘肃武县;“词”是歌词。
由于凉州曲的乐调,非常哀愁,所以,后来,用作为:带有哀调的乐曲题名。
《凉州词》——于开元年间。唐陇右经略使郭知运,在开元年间,把凉州曲谱,进献给玄宗后,迅即流行。
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
王翰的《凉州词》,写的是边塞诗。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前两句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这前两句,是用比喻修辞手法,来为后边两句做好铺垫,然后后边两句再用反问修辞手法,已达到诗人想要的意境。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运用了反问修辞手法。
句子先用疑问的方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人人心里都明白,不需要回答,因为答案,就寓于问语的反面。
这个反问的作用,就在于: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以引起读者的深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思就是: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了将士们:战前劝酒的场面。此二句,描写:征战生死难卜,含有无限的悲叹!
而将士们:那种不惧战争,酒醉心没醉。
所以,将士们:面对战争,仍然你斟我酌,畅怀痛饮,有的想放下酒杯,但是,有的却高喊: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又何妨?
“醉卧沙场”,表现的:不仅仅是勇敢、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气概。应该说,这与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这是一个欢快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
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所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两句在告诉我们,无论怎样的场面,只要运用好修辞造句,那么,作者的意境,就会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索。
而这首《凉州词》,就是很好的范例。
施补华《岘佣说诗》,认为: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其实是:悲中有壮。
戴叔伦《塞上曲》之二有句云:“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意同而写法不同。戴句直言,王用曲笔。
可见,“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三、四两句,是在描写:劝酒场面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境。
它,虽然有几分“谐谑”,但是,也是为尽情酣醉,寻得具有欢快环境和显露将士性格特征,来寻找的“理由”。
将士们,在告诉他人:不要小看自己,我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这里,是及时行乐的洒脱,是对生命的达观,更是厌恶战争的悲愤。
这,虽为宴席上的劝酒之辞——旷达而豪放,表现了将士视死如归的气概。语调明快,感情奔 放,虽流露感伤的情绪,但却无消沉之意。
(读书笔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02176/bb316ba2fb86c04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