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教育

用心倾听《公园里的声音》,让亲子关系更具营养

2018-02-07  本文已影响17人  荔枝小蜜

导语:《公园里的声音》是国际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一部作品,据说是他最中意却最难令人解读的。我在图书馆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抱着随便读读的心态借回来,没想到越读收获越多,感想越深。安安作为3岁半+的小朋友(出版社标注适读年龄为5岁+),连着两周要求睡前共读,我更加发现了这部作品的魔力。也许吸引安安的是简短有趣的故事、惊喜不断的画风,但让我思索更多的是:一个孩子成长得是否开朗天真,并不完全在于家庭的富足与拮据,父母的心态,亲子间的关系,这些同样重要。到底怎么做才可以使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具营养,更有价值呢?

正文:

傍晚,不同家庭的两个大人带着自己的小孩和小狗来公园散步,一家是住在别墅区的母子,一家是住在贫民区的父女。趾高气昂不苟言笑的妈妈,眼含忧郁唯唯诺诺的男孩;失业在家仍怀希望的爸爸,天真开朗率性活泼的女孩。他们在公园不期而遇,用四种不同的视角与声音表现了四种感受,犹如他们各自写下了关于这次散步的日记。

故事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代表一种声音。四个人的讲述分别用了不同字体,四个人的气质也用四季景致来体现。安东尼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真是精益求精,不愧为国际大师。

第一种声音来自贵妇妈妈,她的人生正值金秋,没事散散步遛遛狗,端正规范的字体映衬出她中规中矩的生活。在她心里,人与人是有阶层的,必须牢牢维护这个阶层的等级和虚荣。她厌恶自家小狗与一条脏狗追逐,讨厌来自底层的女孩喊儿子查尔斯游戏。她满脸愤怒地坐在长椅上,气势汹汹,不与人交流,包括她的儿子。她不想也不会去改变与儿子间的隔阂关系,她只想控制他,控制一切。就像最后一句叙述——“回家的路上,我们什么话也没有说。”

第二种声音来自失业爸爸,他正逢人生的冷冬,没有工作没有钱,“不过总得抱点儿希望,不是吗?”他坐在长椅上翻看着报纸上渺茫的工作机会,他有些沮丧,有些颓废,奢望有狗狗一半的精力就好了。与爸爸对应的是粗重直率的字体,他虽然身处困境,仍然简单率直,不会因此冷落女儿脏脏。“该回家了,脏脏逗我开心。一路上我们聊得好快乐。”他们肩并肩走着,所经之处从原先的荒芜脏乱变得七彩整洁,不正预示着他们的生活也在走向暖冬吗?

第三种声音来自小男孩查尔斯,纤瘦细长的字体就像他本人,没有安全感,随时可能被动摇。他跟着妈妈来到公园,定定地坐下,不知所然。直至听到女孩的声音“要不要溜滑梯”,他才起身前往。这个生活富裕却没有多少快乐的男孩,勇敢地冲破心灵的桎梏,努力迎接属于他的春天。他和女孩一起溜滑梯、玩攀爬架,他们之间没有等级,平等而纯真。虽然在他玩得起劲时妈妈冷冷地喊他回家,但从他一步三回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期待友谊,他想着女孩下次还会来。遗憾的是,快到家时,门口平坦的路面变成了起伏的洼路,暗示查尔斯回家后又将回到以前的压抑状态。摆脱这种束缚,查尔斯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一生来争取。

第四种声音来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脏脏,虽然爸爸失业,家中不富有,但脏脏还是活力满满,好似一朵夏花正恣意绽放。她陪着爸爸去公园散心,又主动邀请不快乐的小男孩一起玩耍。她就像一个完美角色,像天空中的一道阳光,只要她经过,一切都变得温暖向上。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里藏着爸爸对她的影响,反过来她又用这种态度去感染爸爸。回到家,她把查尔斯送她的一朵花养在水里,“帮爸爸泡了一杯好茶。”而这个茶杯上极其隐蔽的图案——两只小狗玩耍的照片——真像人与人之间打破阶层,自在相处,大概这也是脏脏心中的美好期待吧!

初读《公园里的声音》,只是觉得很有趣,四个人物四种视角,我和安安不止一次翻回前页,只为体会发现悬念和线索的惊喜感。到后来,安安沉溺于寻找画面的趣味,互换尾巴的两条狗、着火的树、帽子形状的路灯,这些挑战着安安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而我作为一个妈妈,很不情愿地对号入座,我有时不也像那个凶巴巴的妈妈吗?虽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也会烦闷生气,致使家中不定时弥漫着火药味。细细想来,本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却严重影响了家人的情绪,尤其在我做兼职的那段时间,因为能力有限,没法顾全家庭、工作、接送孩子,每天神经紧张。安安在我的笼罩下,似乎不会笑了。

我突然有些心疼,我不想让安安变成孤单无助又战战兢兢的查尔斯,只愿她拥有自然快乐的童年。我不希望自己的家每天冷冷清清,冷冰冰的生活环境更会加速亲子关系跌入冰点。就在我犹豫要不要放弃这份工作时,安安因病被幼儿园劝退,我的工作也搁置下来。我一边照顾安安,一边改着带回来的稿子,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领导委婉的劝退。

我开始一心一意地照顾安安,陪她玩,给她做好吃的,两个人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这时我深深理解了那句话:妈妈的情绪温和又稳定,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关键,孩子也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我的朋友M,也是独立的全职妈妈,我们之前租住在同一个小区。平日里,老公上班,M就照顾女儿多多的生活起居。她是烹饪高手,简单的食材到她手里也能变出花来。每次看到她朋友圈里晒出热气腾腾的饭菜,干净整洁的小家,不禁感叹那才有家的味道。

在竞争激烈的城市,M老公每天盼望的就是一家人共进晚餐,为此不惜上班路途奔波,也不愿换工作,只因这里能准点下班。我和安安常常在M家蹭晚饭,五个人围坐一桌,饭菜也更觉美味。

然后,M刷锅,M老公陪两个孩子玩耍,孩子们的欢笑声在小屋里回响,那种感觉真的令我羡慕。也许是这种暖暖的家庭氛围影响,多多开朗大方,成长得很快乐。

当然,M私底下也会和我诉说家里只有老公一个人工作,薪水仅能满足日常生活,也会为未来的生活担忧。我建议M老公换份工作,以他的经历肯定能找到一个待遇更好的职位,但他还是舍不得放弃准点下班陪女儿的晚间时光,继续留在原公司。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不做评论。因为我们没法换算,这几年好工作获得的高薪,和每日陪着孩子入睡是否能划等号,但至少孩子在快乐地成长,父母也在不断地努力。

自从我们搬入新家后,很少能见到M了。最近她在商场找了一份兼职工作,离多多的幼儿园距离尚可。她也过上了我前段时间紧张的生活,我深知她一定很忙,忙得团团转。但这种忙是有希望的,也给多多做出了榜样,她们在晨光里、在晚霞中骑行歌唱,就像脏脏爸爸说的,生活总得抱点儿希望,不是吗?

作为父母,努力为子女创造好的生活条件是我们的义务,无可厚非,但也不能为此忽视了对孩子心灵的关爱。亲子关系紧不紧密,最主要的是看父母的心态,看双方的互动与沟通,互动频繁、沟通顺畅,即使物质条件不那么满意,我们也可以拥有千金难买的好关系。

马来西亚著名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提出了“心理营养”的概念,她曾说:

如同种子一样,生命原本就在其中,但是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和水,藏在其中的生命就无法展开!人类也一样,我们的生命有无穷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生理营养,身体就不会健康;没有心理营养,心理的巨大能力也就无法实现。

做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我第一次看到“心理营养”这个概念就感觉非常有营养,成年人尚且有这种感觉,小朋友就更能细腻感知了。的确,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是否均衡,但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心理有没有缺少营养。心理营养,开始得越早越好。如果晚了,也不必着急,晚到总比不到好,对吗?

下面这个表格是林文采博士提出的五大心理营养及其对应年龄,虽然分设了年龄段,但孩子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希望爸爸妈妈用这五大营养来滋润自己。我们一起来对照学习吧!

一   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

二  “妈妈,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0~3岁

三  安全感(妈妈情绪稳定;父母关系良好) 4个月~3岁

四  肯定、赞美、认同(尤其是来自爸爸的肯定与认同)   4~5岁

五 学习、认知、模仿 6~7岁

我想,绘本故事中的查尔斯十之八九没有被给予心理上的营养,而可爱的女孩脏脏一定在某种程度上被爸爸充分滋养,即使生活不如意,仍然能和爸爸共进退,仍然能满怀信心地期待明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