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听起来很好的道理和理论,不去践行,都与你无关。

2018-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超人蜀黍

最近在思考,自己以前看的那么多的书,为什么好像没什么用?哪里出了问题?

然后发现,对知识的学习有很多误区,好像以为自己输入了看过了这知识,这个知识就是自己的了。然后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掌握一个知识的过程应该是输入之后,还得输出。这应该才是掌握一个知识的完整过程,然后自己以前常常完成了第一步就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掌握了?也许是该好好的思考这个事情。

自己好像以前确实是常常只对知识做了输入的一步,就没有之后。因为常常看完一本书,就摘抄了原文的一些笔记;听过很多大人们教导的道理,也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做。突然想起来一段话是这么说的:那些听起来很好的道理和理论,不去践行,都与你无关。

是啊,那些东西我们都知道也懂,但是如果不通过自己这个通道去做去表达出来的话,那些东西确实是和自己无关的,而最可怕的是,我们还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拥有着一切。

你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样而亲不待,但是你对家人什么都没做,你知道这个名言但是与你无关。

你知道每天熬夜容易生病,但是你也没有规划好时间让自己早睡,这个知识点也与你无关。

你知道尊老爱幼,但是你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奶奶在你面前都没让座,这个道理与你无关。

我们学到的东西并不是自己的,而是我们践行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我们总以为我们知道什么,自己就拥有了它,错了,我们践行它才拥有它。

只有践行它,它才会成为我们的身体里的一部分。所以说,了解一个人不要老是听他说什么,要看看他在做什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回到学习这件事,当我们在一本书学习到一个点,比较好让自己更深刻的方式应该是:

输入:正确理解这个知识点。

输出:用自己的话,或者用自己的文字重新表达一次自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如果有进阶的话,就是产出:举一反三。

经过这几步,我们应该才可以说自己拥有了某个知识吧,而不是拿着一本书扫一遍就说自己读过了,其实自己什么都没有吸收到,可能会有一些模糊的印象,但是那大概会很低效。

这样做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这些道理和理论更为深刻的刻在自己思维里,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就是:在一件事情中,总会回过头来才想到要怎么做。这就是对知识或者理论掌握得不够深刻,无法在最需要的时刻调回记忆。

人们常常说多读书多读书,其实自己越读书越发现,那些名人伟人讲来讲去就那些事,都是很简单的我们日常都普遍知道的朴素的道理:真诚啊,坚持啊,专注之类。只不过我们总以为他们的成就是靠什么高深的秘密技巧取得的,不过这很正常,普遍的人都会有对权威迷信的倾向。

今天就到这里吧,九点半开始写现在快十点半。原来自己一个小时可以写1000+字。今天是第四天,写了四天,算是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也对坚持写作这件事有了多一点的信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