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从理解开始
三四月份以来,楼下的老人和孩子逐渐多起来。这祥和、愉快的景象常常引我驻足,令我感到很温馨。
可是,今天早晨当我端详从我对面走来的一对老人时,却并没有从他们的脸上看到我所希冀的温暖,甚至连平静都看不到,相反有些许的愁苦。晚饭后我下楼散步,看到小区的休闲椅上,一位老人孤独地在那坐了好久,眼睛茫然地望向前面,不知心里在想什么。
回家后,我谈起小区里的老人是不是幸福这个话题,分析出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老人一直都是和儿女在一起住,母女关系、婆媳关系等早就磨合好,他们是一个整体,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老人虽然有可能仍然是忙碌的,但他们的心里是安然的,他们乐意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所以,有时我能看到一些老人在楼下小院里喜气洋洋,谈笑风生。
第二种情况是,儿女请老人过来住是为了暂时帮忙带孩子,照顾家庭的。这样的老人心里压力很大,尤其是那些从乡村过来的老人们,平时他们在老家有自己的活动天地,生活悠闲而安宁。突然,他们被儿女请来帮忙,就不得不囿于狭小的楼房里。他们除下不得不承受繁重的体力劳动外,还要承受来自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压力。我妈曾经也从老家去市里帮我嫂子带过一段时间的孩子,老妈每逢嫂子闲下来的时候,就急忙提出回老家,为的就是透口气。她说自己在老家的生活习惯,完全被改变了,很不适应,就连一天一次的大便都变得不正常了。去年我婶从老家去郑州帮堂弟照顾怀孕的儿媳妇回来后,也是诉苦不跌,连喊不适应。
第三种情况是,老人年龄稍嫌大些,儿女感觉尽孝的时候到了,就把父母从老家请过来,为的是方便照顾,也想让老人尽享天年。儿女的孝心可鉴,可是,我们还是从老人的角度想想吧,很多老人们年轻时把养育儿女作为自己的天职,他们却从没有想过老的时候,怎么让儿女伺候。相反,很多老人都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他们但凡有一点自理能力,也不愿意让孩子们因他们而忙碌。所以,这样的老人碍于儿女的孝心又不便坚持自己生活,只好搬来一起住。但是,他们通常很怀念自己在老家的日子,他们常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一个礼拜天的时候,小区停水,我带孩子在一家餐馆吃饭,邻桌是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位看上去七十岁左右的老婆婆。我看到那位中年男人很有孝心,点菜时都先询问老人喜不喜欢,可老人的回答总是:没吃过,你们看着点就行。吃饭时,中年夫妇不断地劝老人多吃点,但是老人吃得还是很少,看起来她很拘谨。因此,我推断老人和他们一起生活的时间可能不长,饭菜虽然会很好,但她吃饭时的心理却不轻松,连旁观的我都感到心里不舒坦了。
无论是我们请老人来帮忙,还是老人失去了劳动能力不得不跟我们生活在一起,都需要从老人的角度,多为他们想想。虽然,大多时候他们是沉默的,但是他们毕竟是有着丰富感情的人,他们的心里也需要温暖。专家早就提醒我们,不要拆散老鸳鸯,老来伴最知心,他们相守了一辈子,彼此的心能够温暖着,这种温暖很多时候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所无法给予的。但既然老人跟我们住到了一起,就尽心尽力地为他们着想,多理解他们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