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关于现实,关于TA

过好了眼前的苟且,才能闲情赋诗,眺望远方

2016-06-07  本文已影响64人  毛葱

文/于聪

我的朋友圈,大部分都是搞科研的。以前圈里的分享大多专注于行业内的动态和学术知识。而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副业当中,卖首饰、卖挂面、卖大米、卖橙子,借助专业知识卖钻戒等等,真诚的广告、羞涩的营销,都是这些“老博士们”深思熟虑后迈出的艰难一步。

当搞科研的人都开始卖特产时,我们是真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了吗?

我想是的,至少我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利用业余时间赚更多的钱,没什么好丢人的。

01  我是个爱钱的女人

我曾经也是视金钱为粪土的一代文青,看到结婚时为了房子、车和票子闹掰的情侣表示不能理解,所以我还没毕业就裸婚了。但是慢慢告别了学生时代,当我看见喜欢的包包、漂亮的鞋子和新款的大衣,当我兴致勃勃的计划着去某个向往已久的城市旅行,当我不能再厚颜无耻的伸手向父母要钱时,我理解了“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钱真是个好东西,能满足一个女人对美丽和生活品质的追求。

羊年年底,婆婆突然患了眼疾,检查化验、住院治疗,一针激素下去,2000块钱没了,一个星期的药,2000块钱又没了。钱真是个好东西,能让老人重见光明。

最近开始采购婴儿用品,婴儿床、婴儿车、尿不湿,还有令人头疼的奶粉,只有自己要有孩子了,才能理解那些海外代购的所谓“矫情”的父母,如果有条件,谁敢让自己的宝贝儿喝来路不明的奶粉、打过期的疫苗。钱真是个好东西,能让你的下一代过有保障的生活。

我越来越发现,我哪是个清心寡欲的人,我是个爱钱的女人啊。

以后不能轻易鄙视一些人和事了,可能有一天我就会变成曾经鄙视的那类人。

02  批评与代沟

我的工作单位是国企,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经常要开一些鼓励年轻人努力上进的会,或者播放一些无私为祖国奉献的先锋人物事迹。

经常会有如下批评和教诲:

“现在年轻人都太急功近利,静不下心”;

“年轻人本该吃苦耐劳,更要戒骄戒躁”;

“踏实肯干,不能只想着有利可图争名夺利,更多的应该是想想能为企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想当年,我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条件,艰苦到无法形容,但是依然挡不住努力奋斗,为职业理想和为行业进步添砖加瓦的干劲”;

“某某,抛下刚生产完的妻子,奔赴前线,这就是劳动模范的力量”。

每当感受着那些苦口婆心的真诚、听着那些荡气回肠的誓词,我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一条巨大的沟壑,观念上的代沟、女人的乳沟,可能都是最难逾越的鸿沟。

那个年代,空气里都是淳朴的味道,工作后分房,大家都比较清贫,你家吃不上大米,他家可能连窝窝头都吃不上。孩子上学也无所谓学区,就近上。有些单位还有托儿所,小孩子满半岁就送过去集体爬着哄着。电视网络不发达,有志青年穿着青衣白卦,吃着粗茶淡饭,却有大把时间谈论着诗和远方,有充沛的精力埋头苦干,一个人的成功就在于他在工作中所展现的自我价值。

而如今,在一片乌烟瘴气朝令夕改的环境下,大部分年轻人每天都紧绷着神经,并且努力不让自己被洪潮击打的面目全非。

急功近利?纵观这么多年的整体趋势,无论读书、就业、买房还是生孩子,恰似萝卜占坑一般,先占到坑的有土壤滋养,可以享受到阳光雨露,没有占到坑的只能风餐露宿。

唯利是图?年近三十,已经体会到上有老下有小的焦虑,小的嗷嗷待哺,期待老的不要生病,一切都需要赤裸裸的钱,不唯利,哪里图乐业。

争议最多的职业:医生、教师和科研人员,没有高工资,却承受着高工资该有的压力与要求。每每听见宣传“白衣天使”、“蜡炬成灰泪始干”和“为祖国科研事业做贡献”时,我都想扯下口号上面覆盖的那层虚伪的外衣。没有相应的福利,没有良好循环的政策,不是靠与责任相符的待遇来制定规则,一切就都是道德绑架。

每当想写写呼吁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的文章,只怪自己无能为力,纵使心里有千言万语,落实到文字上却如此苍白。唯有感慨,当企业文化里经常出现“无私奉献”时正是这个企业无能为力的辩白之时。只可惜,权利拥有者很难体会到正在挣扎的年轻人的压力、困惑和迷茫,而年轻一代有朝一日获得权力时,又忘记了该为当前的后辈谋得福利,只记得用想当年来教育他们吃苦,这是个怪圈,也是个轮回。

但是,人生终归是这样,没有孩童期的天真与纯情,没有青春期的迷茫与浪漫,没有年轻时的艰苦与奋斗,怎会有中年时那些指引人生的领悟,老年时那些或哭或笑的回忆呢?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那个时代留下的烙印与无奈,而我们恰巧生在了一个时刻发生变革的年代,或好或坏,依然得负隅前行,不是吗?

03  诗和远方

我最惬意的时光就是在成都实习的日子。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资,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看书、看电影、健身和发呆。工作压力小,感情稳定,还不用考虑孩子问题,业余时光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偶尔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正如人们所说,创造力来源于空闲时间。滋养诗和远方的是现实的满足感和安详。

而这些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安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质上的安定。

最近在看国学,古来圣贤都是清苦悟道吗?并不如此。孔夫子的生活并不富贵,但是也绝不愁吃穿,而且他对吃其实是极为讲究的。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是典型的官二代,虽然后来经历过流放等苦难,但最终也是在仕途中终老。不得不承认,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不忘初心,专心悟道。

孔子与弟子路过卫国,弟子问,现在卫国人口稠密,人丁兴旺,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孔子说:“富之”,弟子又问,富了以后呢?孔子说:“教之。”先富后教不就是在教人追求诗和远方之前,必须先满足人的物质欲望吗?

所以,我工作就是为了挣钱,没什么好掩盖的。

有了物质的保障,我才能和谐我的家庭、赡养我的父母、安放我的精神。

那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很入耳,而我更喜欢表达为“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还有眼前的苟且”。

我过好了眼前的苟且,才能闲情赋诗,眺望远方。

我真是个世俗女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