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心理散文

教师成己达人的内在成长之路

2024-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耕耘三尺有天地

教师成长问题,一直是教育的一个核心痛点。如何激发教师内驱力?如何让教师幸福成长?

成长是每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命主题。 在专业中,也需要积攒、总结、升华自己的成长经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作为“人”的成长经验,其次才是作为教育者的成长经验。

真正好的教师,总是自觉地抱定教育理想,通过长期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教育实践,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自我的实现往往与理想人格的追求合一。尽管时代不同,追求的理想人格不同,但道德都是理想人格的基点,正如《大学》中所言“皆以修身为本”。因此,教育者自身更是注重砥砺德行,以“师者,人之模范也”自明、自省,自觉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教师成长在实践上归根到底是教师作为“人”的修养问题,是教师的“整全发展”。

教育当然应该面对未来,但是,教育本身就是生活,也应该关照当下,让所有与教育发生关系的人包括教师都感到幸福。把教师还原到鲜活、真实、丰富、生动、实际的状态,才能真正把握教师劳动的多种职业特性,寻求到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方法。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其特有的成长规律。教师有分段、分科、分层、分类的特点,也有性别、年龄、地域、文化差异的特点。从发展历程来看,教师的职业发展大致可分为适应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学校大都重视对新进教师的培训工作,以使之顺利完成适应期。但是对于入职3~10年的处于“拔节孕穗”成长关键期的教师而言,尚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导和培训。

教师职业发展的压力与人生面临的压力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即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本应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但是他们工作上面临职称和考核的压力、生活上面临住房和子女上学的压力,工作压力大、生活压力也大;而45岁以上的教师尽管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随之减小很多,但是人的精力和发展的动力也相对减少。

教师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发展,是从学校场域的教育教学实践起步的,是在教师日常的专业行动中实现的。学校生活不仅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和专业发展的过程,更是教师实现和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历程。

为教师的精神成长提供最大的支持,让更多教师能够活出生命应有的状态,展现最强的生命动力,洋溢出“为人师表”的正能量,比教育孩子更重要。

当一个教师的人格是稳定、完善、成熟的,什么样的工作交给他后,他都会创造性地完成,给人以惊喜;与之相反,教师的人格不完善、不健全,即便他的专业很好,都有可能经常被坏情绪所左右,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让人不能放心。

教师要自觉进行内在人格的探索与完善,自我觉察越多,才能更好地内观,发现自己的关系模式,从而走出限制,让生命实现更大的可能性。

当一个人与工作建立起的是彼此滋养的关系,工作本身就是成长。

学生不仅仅是教师教育和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力量。建立对学生的同理心,感恩学生和向学生学习,这是教师成长的“学生路线”。

叶澜教授说,教育就是“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教天地人事”,“天地”可以理解为自然科学,也可以理解为广阔的宇宙世界;“人事”指社会科学,包括人类文明的所有财富。“育生命自觉”就是要唤醒人,一个孩子原来不清楚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他内在的自我意识觉醒,最终达到生命自觉的状态。一个人有了生命自觉,他才能有精神的内生力,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教师成长亦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