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做什么?――培训第二天感悟
今天培训进入了第二天,上午首先由钟锦伟老师解读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统计与概率的考点分析,钟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三大块做细致详细的分析,尤其是图形与变换是初中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综合性较强的考点,钟老师针对某些具体的考题结合考点由点到面分析很到位,值得我学习的是,在分析过程中钟老师穿插了很多了解学生学情的案例,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交流,查看学生的验算步骤,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度追问,尤其是中考结束后还认真询问学生对某一题的解答与思考。多角度了解学生学情,并作为自己后继教学的重要资料这一点值得我去学习,其实教学一个层面是研读课标研读教材,另一个层面就是深入的研究了解学生,不断记录整理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并不断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学情资料,也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思考和努力实践的一个方面,自己也曾经尝试通过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记录和保存学生学习过程的相关材料,并加以整理分析,但是一直不是很理想,没有系统性。今日, 钟老师的分享给我很好的启示。最后的总结中钟老师强调了夯实基础,认真研读教材等务实的教学态度倍感共鸣。
教师应该做什么?――培训第二天感悟下午分享了潍坊高新区教研室梁全声老师的《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报告,整个报告非常精彩,虽然做了整个一下午,但是会场都非常安静,最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梁老师首先以共情的方式发表了对当今一些教育现象的不满和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以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整个报告过程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现在简要总结如下:
1.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你的事业走多远,感觉梁老师一定对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梁老师首先从诗与远方来引入教育的现实的某些无奈与可怕,对此很多共鸣,尤其是作为中层又上一个班级的数学课的我,深有共鸣,想想在校更多的时间都交给了上级文件的应对上,生活是如此的无奈,以至于感觉上课是最休息的事情了,在如此的繁忙中,梁老师还是认认真真的做教育的,从认真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尤其令我震惊的是一些曾经对教材的质疑的地方,比如函数的练习题,常量与变量的应对,圆弧上点的例题,多年来教材一直没有改变,教学也感到很是别扭,其实还有一个图形变换的例题,在此梁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来,还有就是对课本实验的认真操作然后实践的背离。这些,都是认真研读教材所思考和实践获得,同时,梁老师还反复比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这些就是梁老师对待生活的态度:认真!还有就是梁老师不断重复的一句话,要不不做,要么就尽全力做,做的最好。其实优秀的人很多素养都是相似的,青椒百人行中偶遇东北的李桂娟老师,在小品剧表演中,她也反复提到,不做归不做,做就做到最好。这就是对生活的态度。生活虽然有苟且,但是做最好的自己,会后梁老师也提到他们校长,每天必须认真整理反思自己一天的所做的事情,并且坚持记录,这一点也是对生活的态度。
2.对教育的认识能决定你的事业能到多高,梁老师提出了三个思考:教育是什么,学科教育是什么,学科教育是什么?突然想到《苏菲的世界》一书,对教育的质问,作为教育者应该好好想清楚这个问题,梁老师从当今社会教育中的作业现象,补习班现象,到对教师工作时间的调查,并从心理学的剧场效应做了,当今教育的极端疯狂的不遵守规则,无限制的攀比,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无独有偶午饭与一老同学一同吃饭,谈到我们共同遇到的几名学生(当年我教初中,他教高中曾经遇到共同的学生)这些学生多年后的聚会,交流当年的教育留下来的是什么,是老师的一件事,甚至是一句话,和一个教师早已忘记的对学生的鼓励和所做的一件事情,突然也想到在一次学生的聚会中,谈论当年对孩子的影响的是听我课堂上说过的几句话,梁老师提到“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是唤醒一个人的自我成长的需要”其实,更小一点教育或许就是唤醒孩子的自信心,唤醒孩子成长的动力。梁老师里面有一些国外的影片材料和崔永元的一篇文稿,提到教育可以毁灭一个孩子的自信心,甚至让孩子感觉到教育的恐惧。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面对人的教育,人的成长,好好思考我们该做什么?
3.对学科的认识决定你的专业发展水平,其实听过梁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分析外,自以为对教材把握很深的我也感到汗颜,其一,对教材的错误也感觉到了教学的困惑和别扭,也不限于老师提到的几处,自然更多的是很优秀的地方,但是能够结合课标标准去逐句的解读教材还是没有做过的。同时小学的课标和高中的课标都没有放在一块细细的比对。虽然自己订阅了不少相关的专业杂志,尤其前面曾经出现对某一例题的深入拓展的一个错误。这些都令自己感觉汗颜。同时,反思自己的时间分配,每天我放在数学学科上经历是多少?除了重复之外,我有哪些深入的思考和进步?自己购买的专业书籍完整的读过几本?太多的时间去哪里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如同基督徒对待上帝那样虔诚的对待数学教育,可是每天投入了多少呢?生活中我又说如何数学的思考和应用的?自己的积累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呢?每天的反思中有数学的元素吗?自今日开始读书!坚持读最专业的图书。另外梁老师后面提到的图书书目有几本也多处见到过,尤其是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定要尽快购买阅读。
4.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梁老师提出了三个教学角度,基于教材的教学,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梁老师从对教材错误的质疑否定了基于教材的教学,从个人经验的过时和时间的浪费否定了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反思自己,其实更多的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课程标准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还没有形成每节课必翻阅课标的习惯,其实纵观当下,基于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范围的教学是最有效的,毕竟考试的任务还是在的,但是我更想思考的是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自然学科素养也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内容。比如提及的三角比的教学把握,对于余切值以及圆幂定理是按照课标要求是不应该教学的,但是举例中提及的同一个锐角的正余弦的平方和等于1,我是一直在教学中有所拓展的,感觉这个题目是基于定义和勾股定理的完美结合,可以让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回到基本的定义回到原始的思考点,然后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5,关于教学设计。其实纵观现在的教师,除了几位刚工作的年轻教师,大多的教学设计或者备课都流于形式或者是搬运工,有了网络课件与学案或者教学设计,都成了拿来主义。梁老师所列举的几个例子现实中存在很多,也包括自己上课之前认认真真的备课,做设计的不是很多,更多的还是基于自己的个人经验和教材的参考。梁老师振聋发聩的指出:“不要荒废了自己的专业!荒废自己的专业等同于人没有了灵魂!人没有了灵魂如同行尸走肉!”
梁老师提出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模式:
现在目标的叙写和明确,内容的分析都已经相对而言是下了很多功夫的,但是自我感觉对学生的分析还是不到位的,当然学生的层次是不同的,如何定位学生,如何尽可能的兼顾,或者如何教学更加有效,尤其是在制定目标之后紧跟着应该思考的是目标的评价,然后围绕评价来设计教学策略,也就是评价先于过程进行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
目标,教材,学生以及相关的评价,我感觉每一个要素都要下足功夫!之后几个正向的和逆向的案例告诉我们教学目标确定的重要性,并且在认真解读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是核心,并在教学目标的统领之下认真设计教学过程, 但是对教学评价没有提供更多的建议。对平行四边形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以及对于相似形的教学设计都值得借鉴。
本环节最后梁老师提到于漪老师所提倡的“三备法”:第一次备课,裸备:自己独立深入钻研,不参照任何名家教案或参考书;第二次备课,完备:参照别人的备课,看看哪些是别人想到而自己没有思考到的,想想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吸纳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三次备课修备: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6.关于课堂教学:
首先关于有效教学梁老师提出了如下几条:(括号内为自己的思考)
(1)教学目标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备课不仅仅是围绕教学内容,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掌握)
(2)是否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几个人拥有的资源也影响你的课堂的深度)
(3)教学环节是否进行了适合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如何做,值得好好思考设计与打磨,是一个长期的教学模式的形成磨炼的过程)
(4)是否通过合理地评价与调控,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这一点特别重要!)
(5)是否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后劲。(也就是对于基础是否夯实到位)
为此,梁老师提出了四个原则:为学而教,关注差异,实事求是,科学可行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不断完善与坚持便形成了自己的范式。
结合几个范式,提出了自己的范式:
值得借鉴的教学环节案例:
7.关于教研:
梁老师反复强调了写与反思的重要。最后推荐了几本书:其中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在沪江和中国大学幕课都多次提及。看来一定要读一读了。
教师应该做什么?――培训第二天感悟 教师应该做什么?――培训第二天感悟